陳蓉 鄭勇


摘 要: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不僅要能夠系統介紹西方宏觀經濟理論、方法與實踐,還要能夠去偽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教會學生批判性思考和批判式吸收,要介紹中國宏觀經濟現象、問題和政策,啟發學生用宏觀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探究解決中國宏觀經濟實踐問題。在教材選用上,嚴守思政要求;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貫穿思政理念;在教學方法手段上,彰顯思政特質,采用案例教學法、問題式分析法、講授式教學法和對分課堂法等多種方法,用中國鮮活的經濟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理論自信。
關鍵詞:課程思政; 經濟學;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2-151-002
宏觀經濟學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以宏觀目標為出發點,以宏觀經濟變量、政策和制度為研究對象,探索宏觀經濟運行規律和實質,最終實現國民福利的最大化,其天生具有“經世濟民”的情懷。然而現有宏觀經濟理論大多根植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條件下,如果在教學中只是簡單的全盤引進,而不加批判和考慮中國實際的經濟約束,一方面現有理論在很多情況下很難對中國現實經濟做出合理解釋,用之理解和指導經濟實踐更會差之毫厘,繆以千里;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只看到部分現實領域中的經濟扭曲和效率損失,而忽視客觀條件約束及在此條件下的合理性,進而可能對現實產生懷疑,不利于“四個自信”的培養。民族振興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需要大量合格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更需要對中國實際有充分理解和深刻認同,宏觀經濟學教學全過程中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十分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貫徹思政育人的教學理念,全面進行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改革,培育能熟悉掌握和運用宏觀經濟理論與方法、具有國際視野、能對西方經濟理論批判式吸收、具有愛國主義和經邦濟世情懷的宏觀經濟分析人才。
一、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明了思政目標
(一)課程定位
宏觀經濟學與經濟生活息息相關,既是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是對經濟世界認知的學習,課程定位于本科經濟學的基礎課或專業基礎課、以及思想政治課。課程在介紹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強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分析方法學習,讓學生能夠運用宏觀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分析現實宏觀經濟現象,同時培養了解中國宏觀經濟現狀和問題,對西方經濟理論能夠進行批判吸收,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經邦濟世的情懷。
(二)教學目標
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具體為理論目標、方法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四個層面。理論目標,掌握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如:IS-LM模型、AD-AS模型、失業、通貨膨脹、宏觀經濟政策等;方法目標,掌握現代宏觀經濟分析方法:總量分析法、數學模型分析法、邏輯推理方法、系統分析方法在經濟方法中的運用;能力目標,融會貫通所學的宏觀經濟理論和方法,解釋和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給出解決經濟問題的建議和對策;情感目標,了解中國宏觀經濟現狀、問題和政策,對西方理論批判吸收,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經濟學人“經邦濟世”的情懷。
二、教材參考書選用凸顯思政本質
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屬于西方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的范疇,其在微觀個體行為研究基礎之上,鳥瞰整體經濟,研究總產出、總就業、總物價、總消費、總出口等經濟總量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干預經濟的理論和實踐。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不僅要能夠系統介紹西方宏觀經濟理論、方法與實踐,還要能夠去偽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教會學生批判性思考和批判式吸收;還要介紹中宏宏觀經濟現象、問題和政策,啟發學生用宏觀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探究解決中國宏觀經濟問題。因此,教材選用上非常考究。我們選擇的教材和參考書見表2。對于本科層次,選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西方經濟學(下冊)》作為教材,同時選用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和徐高著的《宏觀經濟學二十五講:中國視角》作為參考書。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徐高著《宏觀經濟學二十五講:中國視角》形成了一個理解中國經濟運行的完整框架,涉及到中國宏觀經濟重大問題,是理解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一本非常重要的參考書。研究生層次的中級宏觀經濟學選用的是曼昆著《宏觀經濟學》和杰弗里·薩克斯著《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凸顯全球視角,培養學生國際視野。
三、教學內容設計貫穿思政理念
每一章的教學中,以中國豐富的宏觀經濟實踐發展案例為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宏觀經濟學教學的整個過程,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成為合格人才。宏觀經濟學各章節課程思政內容安排如表1: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彰顯思政特質
宏觀經濟學課程具有理論性強、抽象性強、學術觀點多的特點,同時,又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實用性強。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將抽象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結合起立,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采取案例教學法、講授式教學法、對分課堂法、問題式教學法等,多種方法有效組合,實現教學目標。
(1)案例教學法
豐富性和實用性提供了極大的支撐教學內容。宏觀經濟學每一章都配有相應的案例,既可作課堂上閱讀分析案例,也可以是學生自習案例;既有中國案例,也包括外國案例,方便學生學習。
(2)問題式分析法
問題的教學(Problem-Based Teaching,PBT)。比如在講授通貨膨脹這一章時,提問“疫情沖擊下,美國的寬貨幣政策造成全球通貨膨脹風險,中國有哪些應對之策”?以及在講到“經濟增長”時,提問“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如何進行資本的積累”,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思考和課堂的積極參與。
(3)講授式教學法和對分課堂法
對于原理性強的內容,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法。課程安排上,先是案例導入5分鐘、然后講授新課25分鐘、鞏固練習5分鐘、總結提升和運用拓展10分鐘。傳統講授式教學中,穿插隨機提問、課堂討論、課堂作業的方式,提高學生興趣。
對于原理性較弱、實踐性較強的章節,比如失業理論、通貨膨脹理論,采用對分課堂的方法。老師在課堂上花10分鐘講授框架,然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課堂交流共30分鐘,最后老師在課堂總結提升5分鐘。
除此之外,還采取以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一是網絡輔助教學。通過四川農業大學慕課平臺(超星學習通平臺),自建宏觀經濟學網上課程。將平時課程計劃、課程資料、課程討論、課程作業都放在網上,利用現代信息教學工具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是經濟學沙盤演練。學院購買經濟學沙盤實驗,學生可以通過網上沙盤模擬,將經濟學理論運用于實踐。經濟學沙盤模擬實驗是目前國內外為數較少的專門為經濟學專業學生設計的綜合實驗,其巧妙地將經濟學專業的核心骨干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博弈論等)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實踐訓練結合起來,通過角色扮演和實戰演練,模擬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經營過程,營造真實的經濟環境,讓學生體會現實生活中的企業、政府、消費者之間經濟行為,集實戰性、操作性、體驗式、趣味性于一體,鍛煉學生綜合能力。沙盤演練中,學生模擬政府角色,擔當政府職能,制定宣布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確定宏觀經濟政策手段,對宏觀經濟進行GDP、CPI和失業率核算,很好地鍛煉了學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