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曉燕(1983-),女,漢族,浙江寧波人。主要研究方向:政事業單位財務內部管理、資產管理。
基金項目:2018年7月份國家級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灘涂資源承載力評估技術及保護紅線劃定”(項目編號:2018YFG0407504)
摘要:科研單位效益獲取與固定資產管理的開展存在直接關聯,同時也是單位開展相關科研活動的基礎支撐。而在科研單位改革發展背景下,其固定資產管理受到某些因素影響而逐漸顯現相關問題。本文從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措施進行固定資產優化。
關鍵詞:固定資產;對策;科研單位;問題
科研單位科研任務開展及其日常運營發展均離不開對固定資產的應用,所以其固定資產管理成效直接影響到科研單位能否長久運行,關乎到單位對科研成果的獲取。而以往固定資產管理中,管理制度缺失、手段滯后等問題的存在導致其管理成效不佳,甚至對相關科研任務的開展產生不同程度的限制。正因此,亟需借助科學對策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完善,以此推動其科研項目、任務的順利進行。
一、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
(一)固定資產管理意識缺失
科研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的購置,主要是依托于上級或財政撥款并由單位進行統一購置,單位各部門在固定資產使用、利用過程中,對于其資產管理缺乏重視度,缺乏合理的管理、考核制度進行固定資產效益的評價。同時,科研單位內部存在固定資產封閉使用的現象,因固定資產的重復購買、限制使得科研單位運行成本增大[1]。針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應用,大部分人員只在乎對新設備、設施的購進,而對于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卻一概不管,導致其固定資產難以發揮出最大作用。
(二)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缺乏
受到管理制度不全面等方面的影響,使得現階段固定資產管理出現隨意、混亂的現象。管理人員未做到依據其制度要求進行規范化管理,再加上科研單位不重視,導致其固定資產利用受到限制[2]。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部分科研單位尚未進行清查制度的完善構建與落實,對于固定資產盤點開展停留表面形式,增大出現資產丟失、資產損壞等現象。在管理權責方面大部分部門相互推諉,對于固定資產的轉移、報廢未做到嚴格遵循相關流程。實際規定資產管理中,還存在報廢處置制度不完善的現象,如部分設施設備的標準運行年限為5年,但是其實際運行年限超過10年,此類固定資產大多處于閑置狀態,但是仍在資產賬中存在。此外,部分科研單位未正確認知固定資產規范化處置的重要性,采用個人處理、贈送其他單位等方式進行閑置、報廢固定資產處理。
(三)固定資產管理手段滯后
部分科研單位未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投入過多精力,導致其管理工作開展缺乏應有的支持與創新,仍采用傳統、陳舊的手段進行固定資產管理[3]。因其手段滯后,導致固定資產管理無法滿足預期的時效性、全面性要求,甚至無法做到將管理工作滲透于固定資產使用全過程中。再加上資金條件等因素的限制,使得部分科研單位針對網絡、計算機等技術的應用相對較少,仍以手工記錄卡的形式為主,導致其資產管理漏洞百出,增大其固定資產出現丟失等問題,嚴重影響到固定資產效益與作用的體現。
(四)固定資產管理體制匱乏
管理體制的構建與固定資產管理成效之間存在直接聯系,但是仍有部分科研單位未做到依據自身情況進行管理體制的完善構建。在實際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部分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尚未進行管理機構的單獨設置,通常情況下以監管的形式進行固定資產的大體管理。盡管不會對固定資產的使用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但是極易出現固定資產購置、出入庫、使用、報廢等權責不明確的現象,進而對固定資產作用及其價值的體現造成嚴重限制。
二、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重視固定資產管理意識的樹立與明確
明確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是轉變現階段科研單位現狀的根本所在,所以科研單位需從管理意識的明確為切入點,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優化[4]。首先,立足于實際管理現狀來提升科研單位領導的重視度。在實際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對其管理領導的權責及可能性明確,并從大局角度出發來提升其領導人員的管理意識,做到在議事日程、系統性管理中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明確,在此基礎上進行固定資產管理職責的明確,以期通過對固定資產管理監督的強化來達到優化的目的。同時,可以將管理領導績效與固定資產管理情況相關聯,進而端正其領導者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態度[5]。其次,加大對全體職工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視度,實現在科研單位內部構建資產管理的良好氛圍。在具體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進行政策統一、責任到人原則的落實,通過加強科研單位全體人員的管理意識,促進其固定資產管理科水平得到提升。
(二)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完善與優化
要想實現對固定資產管理成效的進一步提升,需要以管理制度的完善構建與落實為前提[6]。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依據其管理需求的分析,進行固定資產計劃審批、日常登記、財產清查、保管使用以及報廢處置等制度的完善,并強調在管理過程中進行相關制度的全面落實。實際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要求人員嚴格遵循相關制度要求進行固定資產的規范化落實。同時,依據其不同部門管理需求的分析,進行固定資產配置、調劑、使用及其效益評估等方面制度的構建,在充分明確固定資產管理重要性的前提下進行固定資產管理會計核算制度的完善。同時,為實現對固定資產的標準化開展,科研單位可視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實,要求其監督人員做到對固定資產日常管理情況的全面監督,并在實際管理期間進行固定資產使用效益的評價、考核。針對固定資產管理中出現的違規問題,則可以依據追蹤問責制度的實施來實現管理規范。
(三)重視固定資產管理手段的創新與落實
基于我國加大科研力度的背景下,科研單位發展迎來契機,同時對固定資產管理提出更高要求[7]。隨著其固定資產規模的逐年增長,倘若科研單位仍沿用傳統管理手段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勢必會影響到其科研任務、項目的有序進行。所以,科研單位需在明確固定資產管理需求的前提下,重視對其管理手段與方式的創新應用。首先,科研單位可以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的應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平臺的構建,實現從固定資產采購到報廢處置進行信息化、現代化管理,并做到依托于管理平臺進行固定資產登記、使用、變更、評估等環節的全面化、實時化監管,進而在優化固定資產管理效果的同時,達到顯著提升其管理效率的目的。同時,科研單位可以與管理平臺為基礎進行共享機制的構建,以集中式的形式進行單位各部門管理優化,依托于大數據等技術應用進行固定資產使用數據的采集與分析,依據對分析結果進行設備、設施的合理采購、建設。同時,管理人員可以以共享機制為前提,進行不同部門固定資產信息的獲取,在此基礎上實現固定資產統一調配管理,避免出現大量固定資產浪費限制現象。
(四)重視固定資產管理體制的革新與完善
要想真正做到將管理工作落實于固定資產使用全過程中,必須以完善的管理體制落實為基礎[8]。所以,科研單位需在充分分析現階段固定資產管理現狀的前提下進行管理體制革新,并結合以下幾點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強化。首先,科研單位需設立獨立于其他部門之外的固定資產管理機構,并按照標準要求進行專業管理人員、領導者的配置。其次,以獨立部門的設立為前提,進行責任制的層層落實,并做到在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進行目標管理的全面落實。以統一領導、統一采購、統一分配為原則進行不同部門固定資產的整合與應用,禁止出現固定資產多方采購、分散管理的現象發生。第三,科研單位需要求各部門與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之間保持相互協作的關系,以科學管理計劃的制定為前提,要求其各部門做到對管理計劃的全面落實。第四,依據對使用責任制的落實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優化,對不同部門崗位人員進行責任的明確,引導其嚴格按照相關管理制度與規定進行固定資產使用。同時,對于相關政策、制度的應用,要求其管理人員真正將相關制度、規定落實到實處。第五,依據科研單位固定資產實際情況構建考核指標,定期依據指標進行不同部門固定資產使用情況的考核評比,具體指標囊括盤盈盤虧、資產完好度、維護利用等方面。以期通過管理制度的完善,進一步提升固定資產管理與使用規范性。
結語: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管理成效與科研單位發展存在直接聯系,所以為避免固定資產管理不到位而影響到科研任務進程。單位需在正視現階段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優化、體制優化、意識優化、手段優化的形式來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有效性,做到將規范化的管理工作滲透到固定資產使用中,促進其固定資產最大作用與價值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何守才, 顧軍.等. 農業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現狀與對策[J]. 江蘇農業科學, 2017, 45(013):268-271.
[2] 夏芝, 朱永紅.等. 關于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J]. 現代農村科技, 2018, 01(No.5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