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蔣欣然(1987-),女,漢族,江蘇武進人。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群智能博弈。
基金項目: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20年度高教研究立項課題:新個人所得稅法下高校薪金分析與籌劃(項目編號:2020GJZD06)。
摘要:2019年1月1日新個人所得稅法正式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分別從起征點、稅率級距、分類與綜合稅制、專項附加扣除等方面,完善了我國個人所得稅法,體現了稅收公平,縮小了貧富差距,減輕了納稅負擔。本文指出了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具體改革亮點,結合高校背景,分析了新個稅政策的實施對高等學校產生的影響及應對方法,并對新個稅政策下納稅籌劃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新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高校;納稅籌劃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并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與全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新個稅通過并實施以來,全國各行各業開始學習并宣傳新個稅政策,積極執行,同時針對新個稅政策的研究也逐步展開,如劉燕(2019)[1]立足于高等學校,指出本次個稅改革的要點,分析了對高等學校帶來的影響,提出新個稅出臺后需提高信息化水平、規范稅金扣繳方式、合理安排學生酬金發放等應對措施;蔣桐(2020)[2]從新個人所得稅法出發進行探析,點明了稅收籌劃的意義,提出了稅收籌劃的思路及途徑;譚詩婷(2020)[3]簡要陳述了個人所得稅的發展歷程,分析了新個人所得稅改革在綜合征稅、稅率、免征額及專項附加扣除、反避稅條款等方面存在的亮點,并通過案例分析了改革前后居民個人所得的稅負。
基于上述研究基礎,本文從起征點、稅率級距、分類與綜合稅制、專項附加扣除、匯算清繳方面剖析了新個稅的改革亮點,以某市屬A高校的實際數據為基礎,明確了解到新個稅政策給高等學校帶來的影響及應對方法,進而對高校教師在新個稅政策下納稅籌劃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1 新個稅政策改革亮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我國個人所得稅法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新個稅政策的出臺,不僅降低了稅收負擔、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更好的發揮了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使我國個人所得稅法逐步趨于完善和成熟。
1.1 提高起征點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立法和開征起步較晚,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并未開征個人所得稅。為促進經濟的發展,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局面,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公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其中規定的起征點為800元。1994年后,我國對個人所得稅進行了多次修訂,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分別在2006年、2008年、2011年調整為1600元、2000元、3500元。2018年8月31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整為每月5000元,并于2018年10月1日起試行。
2011年后的6年期間,個稅起征點一直未作調整,但這6年中,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指數漲幅達到了61.2%,按照當年標準制定的3500元的起征點,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個稅起征點的調整勢在必行。此次項改革使年應稅所得額從4.2萬元提高到了6萬元,能夠更廣的包含我國中低收入群體,而這部分群體更多是工薪階層,使年應稅所得額不超過6萬的勞動者無需納稅,使稅收更加體現了公平原則,降低了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負擔,改善了生活水平,從而能夠發揮出個稅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
1.2 調整稅率級距
在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基礎上,新個稅也對稅率級距進行了相應調整,與提高起征點相比,稅率級距的調整,減稅力度更大,對收入影響的效果更為明顯。詳見表1,其中2018年10月至12月為過渡期,并未在表中列出。
從表1可以觀察到,新個人所得稅法保持了原來的7級累進稅率,將原級距按年換算后,能夠發現,新個稅政策擴大了3%、10%、20%的稅率級距,縮小了25%的稅率級距,對于30%以上的高稅率級距則維持不變。在提高起征點的基礎上,新個稅政策繼續擴大了低稅率級距,對高稅率級距并未作出調整,這說明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更側重于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負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小貧富差距。
1.3 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稅制
個人所得稅的稅制模式主要分為綜合稅制、分類稅制、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這三種類型。一直以來,我國采用的是分類征收個人所得稅。此次個稅改革,我國實現了由分類稅制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稅制轉變的模式,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許權使用費4項勞動性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并按年計稅。
分類稅制模式下,不同的勞動性收入的納稅比例不同,月與月之間的收入不均衡會產生較大的稅收差異,違背了公平原則。新個人所得稅法能夠消除個稅改革前因月收入不均、勞動內容不同而產生的稅收不平等現象,使勞動者在年收入相同的情況下,稅收可比,實現了公平原則。
1.4 增設專項附加扣除
新個人所得稅法在原專項扣除(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及其他扣除(職業年金等)的基礎上,首次增設了專項附加扣除,包含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六項專項附加扣除。
目前的中低收入群體主要集中在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一族,這些上班族不僅需要在工作中繼續教育,同時上有老下有小、面臨著租房或購房的壓力。六項專項附加扣除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反映了個人的家庭負擔情況,在照顧老小、租房住房等方面進一步減少了納稅人的應納稅所得額,減輕納稅負擔,切實增加實際收入。
1.5 匯算清繳
綜合所得個人所得稅匯算清繳是新個稅政策下的關鍵環節,在按年計稅的基礎上,實行“預扣預繳、匯算清繳、多退少補”的管理模式,即在納稅年度當年,對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以及特許權使用費分別進行預扣預繳,在納稅年度次年,對4項收入進行綜合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