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張宇馨(1997— ),女,漢族,河北唐山人。主要研究方向:社會保障政策。
摘 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代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如何精準定位人民的養老需求,整合養老服務資源,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已成為我國發展并完善養老服務產業的關鍵所在。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智慧養老服務模式隨之誕生。但由于智慧養老服務產業在我國開展時間較短,人肉干存在如服務供需匹配度差、服務模式單一、資源配置不合理、責任主體不明確、服務監管不到位等諸多問題。就此將在“互聯網+”的研究背景下,希望通過對“互聯網+”養老服務的需求側與供給側現實情況及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產品化視角為出發點,對傳統“互聯網+”三大服務板塊進行更新,并以此引入養老產業市場機制,激發養老產業市場活力,最終提出適合我國智慧養老發展的建議和舉措,促進我國智慧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養老服務;產品化;智慧養老
在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老齡人口數量多,且老齡化速度快。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 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數約 1.76 億,與2009年相比,我國65 周歲以上老年人口10年間共增長了 6296萬人。老齡化的加速將加大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的壓力,削減人口紅利,持續影響社會活力。而在互聯網時代的中國,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互聯網+”并不是簡單地將“互聯網”與“各個傳統行業”相加合,而是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手段運用到傳統行業當中,這種新業態新模式將有助于未來階段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創新與升級,并逐步成為解決人口老齡化難題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養老領域內將會集中爆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實現“新枝長新葉”,創新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將成為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
一、“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的現實分析
養老服務供需不匹配、市場化程度不高、服務監管鏈條不完善是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的首要問題。如何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運用當代信息技術科技,理解并挖掘新時代老齡人口的服務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老年群體供給具有針對性的精細化養老服務,降低養老成本,擴大服務內需,鼓勵市場經濟融入養老產業,是解決“銀發危機”的有效途徑。
(一)需求側分析
由于受“老有所養”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家庭養老模式占我國養老模式絕大部分比例。然而目前全球現代化經濟與思維模式發生轉變,傳統家庭規模逐漸趨向于小型化。加上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重,老年撫養比的持續上升,青壯年家庭負擔撫養日益沉重,在養老問題出現同時也會伴隨著出現社會道德問題,故尋找易被老年人所接受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已迫在眉睫。在老齡人口總量方面,據統計,2019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兩億五千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8.1%,其中65歲以上老人2019年新增249萬人,為11年以來最高,比2018年將近增加120萬老人,養老服務需求數量空前巨大。在基礎設施方面,我國2019年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近9百萬張,床位利用率高達78%,這就意味著每一千個老人要爭奪一個床位。與此同時在醫療機構及其床位資源情況分布在各省間分布不均勻,醫療資源較多及重要東部沿海地區,老齡化程度較為嚴重的遼寧、四川、黑龍江、吉林等省份養老床位及相應服務機構資源數量相對較少。顯然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服務對象,現有的養老服務基建、及其資源的數量及配置無法較好的滿足當下老年人式現實的養老服務需求。因此,順應科技時代發展,引入“互聯網+”概念,并借此升級傳統養老服務模式,在老齡化程度持續加劇的時代背景下,就顯得尤為關鍵。
(二)供給側分析
以政府為主導,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養老服務發展是我國全面推動養老服務業的政策思路。因此文章將從基于政府和私人為主導的養老服務供給方式入手,對我國目前供給側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1.以政府為主導的養老企業
在這種供給模式中,我國居家養老模式基本由政府進行主導,從養老項目方案的提出、設計到最終的完善及實施,所有流程政府試行全程把控,并且給按照預算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目前,政府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方式有兩種:一是內容為基本生活照料的社區老年公寓、敬老院等;二是服務對象低收入人群的政府設計的社會組織和小微企業服務。除此之外,服務需求資源匹配的及時性也不能保證,存在著需求匹配不成功而無法獲取服務或無需求匹配而資源閑置浪費的現象出現,供給側無法保證服務資源的有效匹配。
2.以私人為主導的養老企業
近年來,私人投資主體逐漸進入養老產業,并逐步占據了一定份額。然而我國私人養老服務機構規模普遍趨向于小型化,且缺乏一定的規范性,在服務內容、質量及形式等方面存在不足。此外,私人養老服務供給費用較為高昂,機構融資能力有限,實際市場利潤回報率較低。近幾年,市場上經常出現養老產業投資詐騙等惡劣行為存在,市場監管相關投資法律制度不完善。此外,由于該行業發展歷史短且政策支持少,企業與消費者間缺乏有效溝通渠道,反饋機制有待建立,整體供給模式有待完善。
二、基于互聯網產品設計視角的智慧養老服務板塊設計
截至目前,學界內普遍認同的養老服務板塊分為三種:智能設備、線上服務平臺、線下服務圈。為了使養老服務產品更好地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符合用戶的實際需求,可將三大板塊細化為如下圖1部分。
其中,智能終端設備主要以實物為載體,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搜集老年人健康及生活數據,處理服務對象服務請求,并將實時數據傳送至線上服務平臺,以便分析其基本特征與健康情況,為設計滿足多元需求的養老服務方案做出合理決策。老年人日航產品類型主要包括穿戴式、移動便攜式、非接觸式、無意識式終端智能設備四大類。服務對象可根據其家庭及個人情況、養老需求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