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摘要:本文圍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題展開研究,從實踐層面提出課程實施的改革策略,通過開展教學活動、延伸課外閱讀等多種教學途徑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闊閱讀視野,進一步強化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的綜合能力,有效推動初中英語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英語;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英語的重頭戲,在英語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閱讀理解題在中考乃至高考中占的分值也很大。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在整個英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我們主要教學內容之一。英語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文本的信息,概括文本的主旨大意,而打造高效的英語閱讀課堂就是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佳的課堂效果,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
(一)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對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擺脫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點內容,進一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關注焦點不應該放在學生的成績上面,而應該關注學生是否掌握閱讀方法,是否感悟到文章所傳達的思想情感,他們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二)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對英語文章的閱讀興趣
在這一全新的教育要求下,學生在閱讀課程中不僅需要學會閱讀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并主動思考閱讀內容與生活實踐之間可能存在的內在聯系。閱讀活動能夠為學生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促進學生更主動地投入閱讀活動中,進一步拓寬知識面。
(三)教師需要分析學生對英語文章的閱讀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析學生的閱讀能力,遵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了解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接受能力,將相關材料進行不同等級的劃分,從而對于處于不同學習能力階層的學生,都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分層教學是現代英語教學中非常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成長和進步,這也是一線教師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在深入了解文本的基礎上巧妙設計學習活動
高效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引導學生先整體感知文章的過程,獲取文本信息,然后形成理解,最后評價反思、形成語言輸出的過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高效的教學活動設計。
(一)課前設計
在感知一篇文章之前,教師應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文章的背景。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8的閱讀教學“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先搜集大量的感恩節的素材,讀前先把這些素材展示給學生,或提前布置學生自己搜集感恩節的素材,上課展示給其他同學,激發學生的興趣。講解感恩節的來歷,讓學生充分了解本節課的文化背景,這樣拉近了學生和文章的距離,讓學生期待閱讀。然后再根據文章的標題或圖片讓學生進行預測,這篇文章可能是講什么?文章的體裁是什么?這樣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掃除了閱讀障礙,課堂教學勢必會事半功倍。
(二)閱讀過程設計
在設計閱讀活動中,我們始終要貫徹一點:即設計活動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整體理解、提取信息、比較辨析、推斷解釋、語言分析、歸納梳理的一個過程。整體理解就是對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類型、段落大意進行感知。教師可以創設類似快讀并完成任務的活動,讓學生整體感知,然后通過細讀分段,設計不同的任務活動讓學生提取文本信息,比較辨析和推斷解釋,從而形成對文章細節的把握。再根據事實觀點、論點、論據和邏輯關系做設計比較辨析活動。設計推斷詞義、英英解釋、句子理解、話語解釋以及補充留白等活動,讓學生進行推斷解釋。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 5的閱讀教學“Beauty in common things.”根據文本特點、課標要求和學生特點,本節課設計要以三件傳統藝術為線索,融入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感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注重閱讀理解的方法引導,注重深度思考。在本節閱讀課中筆者采取快讀、慢讀、細讀結合的方式,上課開始時先采取快讀讓學生進行整體感知,了解本文主題。再慢讀細讀,并且在細讀環節設計了不同形式的任務,由簡到繁,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上課效果看,學生對文本的了解非常好。
(三)語言輸出設計
閱讀理解對學生來講還是一個語言輸入的過程。有關書籍提到:“通過文本閱讀,理解并提取相關信息,能表達簡單的觀點,具有初步的閱讀技巧,并且能把閱讀技巧變成自己的寫作方法,模仿本課的文本,寫出類似的簡單的作文,從而升華閱讀的功能。”而大量的語言輸入最后落到實處,重在一個語言輸出的過程。因此,讀寫結合才能把閱讀理解進行升華,把閱讀理解和寫作技巧相結合,借鑒文章進行寫作。我們可以根據文本結構、修辭手法、佳句欣賞、甚至是類似話題等進行分析,涉及針對性的寫作活動。讓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的過程中遷移內化知識,做到以讀促寫,同時以寫來提升閱讀能力的目的。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 5的閱讀教學“Beauty in common things.”本節課的閱讀板塊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介紹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藝術如孔明燈、剪紙和泥塑,包括他們的制作工藝、制作原料和象征意義等,本節課的閱讀任務完成后,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熟悉的傳統民間工藝制品,把本課學到的閱讀技巧轉化成寫作技巧。
三、積極豐富教學素材,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技術,豐富閱讀資源,不斷拓寬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的文化層面。例如,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通過網絡資源引導學生查找與之相關的各類材料,包括作者簡介、創作背景以及相關評論等,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并進一步拓展文化知識,深化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例如,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10“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的課文,在學習中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資源查找與“party”相關的內容,例如“party”的起源以及可能出現的玩法,具體內容形式不限,圖片、文字、視頻都可以,其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實質內容,并且能夠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產生一定關聯。
總結
綜上所述,一節高效的英語閱讀課,應該是在教師對文本深度解讀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規律和認知特點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在閱讀課堂有限的時間里發揮主體作用,在老師的指導下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汐茹學生主體視角下優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中學生英語, 2021(12):67.
[2]紀生柳.核心視角下優化初中英語閱讀策略的若干思考[J]校園英語, 2021(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