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文 關雪峰 姜慶丹 趙 迪
(遼寧中醫藥大學 遼寧沈陽 110847)
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對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形式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為保障抗疫期間與后疫情時代全國各高校教學工作順利展開、教學計劃順利推進,教育部緊急發布《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求政府、高校、社會協同合作。在疫情防控期間實施在線教學,保證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的大規模實施,并與傳統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是信息化時代教學模式的更新探索,也是未來教育教學發展的大勢所趨。對于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路徑的探索,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混合式教學是基于E-learning 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是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傳統教學之中,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線上教學,并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新型教學策略。而混合教學模式則是在新型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指導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整合不同渠道資源,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
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兼具線上教學資源豐富、形式多樣、時間自由的優勢,與線下課堂授課交流同步、互動及時、現場指導的優勢,有效提高授課效果。這種混合不是簡單的不同教學模塊的疊加。而是教學目標、教學方式、評價體系等眾多模塊根本性的變革,從而實現不同教學資源的有機融合。
超星平臺是超星公司開發搭建的高效的移動學習網絡教學平臺。開設于2011年,運行至今已經有近2000所高校參與使用。平臺主要面向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投放使用。用戶可以在平臺上實現電子資源搜索下載、課程資源參與學習、圖書資源瀏覽借閱等眾多功能。因此疫情期間,被高校教師廣為使用,成為線上課程講授載體。教師可以通過建課、錄課、作業發放、考試、題庫、成績統計、學習跟蹤等多種功能把握學生學習狀態。豐富教學形式與內容,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是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的進一步具體化。“消費者行為學”教學目標既需要反映教師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設置的教育目的,也需要結合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將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反映在教學目標體系中。為此應設立涵蓋知識、能力、情感的三位一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是掌握消費者行為學中包括消費者行為、消費者購買決策、消費者需要與動機、消費者學習、消費者態度等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論。明確認知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個體因素、環境因素和營銷因素。掌握消費者行為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與分析方法。
能力目標:是能夠適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適應混合教學所采用的豐富的教學互動與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信息資源檢索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獨立自學能力,鍛煉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要充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與活動,采用多媒體授課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消費者行為學”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實施過程主要包括:課前準備階段、課中面授階段和課后總結階段三個主要步驟。
1.課前準備階段
課前準備階段是混合教學設計的第一步,關系到整個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合理性。這個階段教師首先要就章節目標進行設置,給出學生明確的目標設定,讓學生課前預習期間帶著問題學習思索;其次需要為學生提供切實豐富的學習資料與網絡資源,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最適合的資源形式,以更便捷接收、更方便閱讀觀看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同時要注重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模式,可以隨著不同的時間及時更新教學資源。以“消費者行為學”課程第1章為例,除了基本的課件之外,教師綜合考慮經典案例與時興概念。在市場定位、消費者行為發展趨勢、新興營銷方式等知識點處分別選取了可口可樂、腦白金、等不同品牌。以文章、案例、廣告、采訪視頻等多種形式呈現給學生,如圖1所示。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讓課程內容體系豐富完整。課程資料準備完善之后,教師還需要準時發布任務點,通過任務點的形式把控學生學習脈絡與方向,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追蹤記錄,并進行數據分析,用以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

圖1 課前準備階段課程資料示意圖
教師發布任務點后,學生在手機超星學習通客戶端會收到任務提醒。進而需要在規定時間內一一完成教師所設定的任務點,并將存疑的知識點通過留言或評論的方式反饋給教師。根據任務點,學生會逐漸構建整節課的知識架構,超星系統后臺會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跟蹤統計。如圖2所示,描繪出學生的學習狀態,方便教師后期評價。

圖2 學生學習狀態統計示意圖
2.課中面授階段
課中面授階段即為傳統的線下課堂授課。在這一階段,教師著重解決學生在上一階段的遺留問題,并針對章節重難點知識進行進一步講解。充分發揮線下課堂溝通及時,面對面指導的優勢,根據線上的學習統計分析結果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提問與指導,總結關鍵問題與普遍性問題。同時由于學生已有了自主預習的過程,線下課堂可采用的教學方法則更為多樣。可以通過翻轉課堂形式,轉變教師傳統的單一授業者形象,讓教師更多地成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與互動,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3.課后總結階段
課后總結階段是教學實施過程的最后一個階段。這一階段對學生而言有利于溫故知新,重新梳理知識體系,加深知識印象,對所學內容融會貫通,增強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轉換。對于教師而言,有利于對課堂設計、教學實施做經驗總結,從而不斷調整完善教學設計,豐富教學體系。在下一章節的實踐中形成更完善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評價應遵循客觀性、形成性、動態性、有效性原則,根據在線教學的規律與特點進行。根據課程內容,參考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結合線上教學方案,教師為“消費者行為學”課程設置的評價方式,為形成性評價與期末考試相結合。主要采用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綜合性、多元化評價方式。做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配合,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的相融合。對學生個體上的差異更加關注,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消費者行為學”作為市場營銷專業的主要專業課,考核采取8∶2比例,即期末考試占80%,平時成績占20%。其中平時成績以超星平臺抓取數據為主要依據。通過在超星平臺發布任務點及作業,開展互動等活動。分別設置權重分值,以此統計學生平時成績,對學生作形成性評價。具體權重及標準如表1所示。期末考核則側重對于課程重難點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考核測試。題型涵蓋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案例分析等多種類型,保證知識覆蓋合理、題量適中,難度事宜,重點、難點劃分清晰,能夠準確恒定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也能注重學生能力與思維的培養與塑造。

表1 《消費者行為學》形成性評價標準
在信息化與后疫情雙重時代背景下,推廣探索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迎合國家教育方針、推動傳統教學體系改革升級、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高校學生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培育綜合型、創新性人才的必然選擇,筆者將繼續探索同類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為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提供更多方法與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