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作為數學學科的基礎和啟蒙,對學生未來是否能學好數學有很深的影響和意義。小學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不是很強,所以更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學具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具使用;策略
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具是很多教師都普遍使用的教具,學具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讓復雜且不易理解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具象、更直接、更容易理解。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學具都是直觀的演示,這樣的模式雖然可以有效地確保數學教學的進度和成效,但是對于極少部分學生來說,如果注意力一旦沒有集中,那就很容易錯過很重要的數學知識點。這就會造成數學教學質量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的后果,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一、參照教學內容合理準備學具
雖然學具的合理使用對學生學好數學、深入地掌握數學知識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這都是建立在教師科學合理地準備學具的基礎上。在設計數學教學內容之前,教師就應該充分地了解教材內容,并有效地參照教學內容來選擇合適的學具,要知道,學具的種類是多樣化的,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學具,其實很多生活當中的物品也可以直接拿來當學具,但是這都是建立在學具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基礎之上的。另外,由于學具的種類非常多,并且一節數學教學內容有可能會需要使用到多種學具,那么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準備的時候,可以將學具都準備齊全以及相匹配。如果教師選擇的學具與教學內容不相符,或者是教師少準備了學具,那么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很有可能由于教師準備得不充分,而導致整節課的教學效率降低。為了有效地規避出現以上情況,需要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以及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有目標的、有針對性地將學具選擇完善,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障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以及流暢性,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課前將學具的選擇工作落到實處。
二、利用學具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這門學科本來就邏輯性很強,并且由于涉及的知識面很廣,所以相對也比較難學,而且很枯燥,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專注力時間并不是很長,所以很容易上課出現走神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有效的手段來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如果學生對一門學科不感興趣,那么他肯定就不愿意主動去學,甚至會產生厭學的情緒。為了有效地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就可能利用學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確保學生對數學教學集中注意力。
在選擇學具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選擇,并且教師還可以利用學具來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這樣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對數學教學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極大地活躍數學教學氛圍,推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發揮。例如,教師可以選擇部分學具,然后創設一些游戲的情境,這樣就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這種方式即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形成競爭意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重視生活學具,提升實踐能力
其實,不管是哪個學科的學習,最終的目的都是進行實踐,所以數學教學的學具也可以利用生活當中的物品。素質教育理念著重強調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實現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從而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由此來達到增強學生數學實踐運用的能力。所以,教師在選擇學具或者是使用學具時,不應該只局限于直接的演示模式,要知道這種以教師為主導的純直接演示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從而極大地影響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也嚴重地阻礙了學生更好地獲取和吸收數學知識。所以,教師在選擇學具的時候可以重視生活學具,例如,教師在講解幾何圖形的時候,可以利用學生身邊都有的物品來充當學具,并且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學具,讓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這樣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總之,數學這門學科本來就相對比較復雜,難度系數大,所以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畏難以及厭學的情緒,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地選擇、使用學具,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的學習、理解難度,從而改善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看法,也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艾菁.玩中學,動中思:小學低段數學學具使用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0):109.
[2]喬利榮.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9(3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