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屬于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從轉變傳統教育模式入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利用強化訓練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寫作風格。通過使用層遞式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可以兼顧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在跟隨自身節奏習慣的基礎上完成作文訓練。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層遞式教學;實施
教師通過使用層遞式教學法,在按照一定步驟、層次與階段開展訓練活動的基礎上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技巧與方法,實現最終教育目標。因此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要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作文標準出發,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掌握寫作技巧與方法,提高語文作文教學質量。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使用層遞式教學法的意義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運用層遞式教學法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對寫作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實現提高學生寫作質量的目標,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層遞式教學法其實就是從逐層遞進、環環相扣入手,以螺旋式的方式提升學生能力。通過實踐可以看出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使用層遞式教學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第一,由于學生個性特點、基礎水平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性,所以教師需要堅持從低到高的原則,在兼顧基礎不足學生的基礎上促進基礎較好學生的發展,確保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不斷進步。第二,堅持科學規劃原則,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為目標。在層遞式教學法中需要從基層出發,組織學生制訂科學發展規劃,確保學生學習省時、省力。第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好作文的自信心,轉變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在作文寫作教學中,部分學生很容易出現談寫色變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在寫作自信心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但是在層遞式教學法的使用下,能夠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好作文的自信心,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為提升寫作能力提供支持[1]。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運用層遞式教學法的措施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當從簡出發,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寫作活動,掌握寫作技巧與方法。通過使用層遞式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自身的思想情感,在積累素材的同時運用所掌握的寫作技巧,在作文中引入真實情感,提高寫作質量。學生只有對所寫作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寫作訓練活動。因此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中,就要從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入手,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期待感,在主動參與寫作的同時獲取寫作知識與技巧。如在講述《秋天的懷念》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先組織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隨后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對秋天景色的理解。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分享,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完整地表達出來。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秋天豐收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秋季也是收獲的季節。在完成這一活動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思維。第一,在閱讀完這一文章后,請說出作者在創作中內心所懷念的是誰。第二,通過對文章進行分析,請說出文章中一共描寫到的秋天有幾次。第三,結合自身的理解,請說出作者為什么講述秋天的懷念。第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文章中的主題思想進行分析,在聯系秋天景物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心情與感受。層遞式教學法的使用不僅可以向學生展示出作者針對秋天的一種懷念,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探討與交流中說出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熱愛等。在完成這一活動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以秋天為內容,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在描寫秋景、人物等的基礎上表達出自身針對生活的看法。在這一教育活動中,不僅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寫入文章中,從而提升寫作的質量[2]。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通過組織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生活,以此來提升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與理解能力。由于語文知識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做好知識挖掘工作,才能實現為生活服務的目標。因此在開展寫作教學中,需要從展現真實生活出發,確保所開展的教育模式能夠打動學生的心靈,提升教育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入手,完成文章創作,嚴禁出現閉門造車等問題。通過從課文寫作、寫作技巧解析等環節出發,在引導學生觀察、感悟生活的基礎上做好學生引導工作,針對文章中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在分析作者人生經歷、生活閱讀等知識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結構與思想情感,以客觀的角度來產生正確的認識,明確文章中的主體思想與內涵。如在講述《鄧稼先》這篇文章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鄧稼先先生立志報效祖國,對祖國的無私奉獻,可以從鄧稼先先生的生平經歷出發,在結合文章歷史背景的基礎上鍛煉學生自主思考、分析與觀察能力。通過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建立入手,讓學生在了解求學海外的中國科學家依然回到祖國的事例的基礎上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通過視頻與案例的展示,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完成讀后感,將其真實想法寫出來,鍛煉其寫作能力,實現愛國主義情懷升華教育目標,展現層遞式教學法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作用[3]。
(三)激發學生的想象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將教學重點放在寫作方法、技巧講述上,通過大量為學生提供素材,在講述不同寫作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從實際上來講,這種教學方法勢必會忽視學生的真實感受,甚至還會打擊學生的寫作欲望,造成學生的寫作出現言之無物等問題,難以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與作文融合在一起。當學生長期處于這一學習狀態后,勢必會影響到自身想象能力、創新能力等的提升。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當從做好教育創新入手,主動將層遞式教學法引入教學過程中,通過適合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想象與創新能力。只有做好教育創新,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效果。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從引入豐富的寫作素材入手,讓學生在寫作活動中引入自身的真實情感。如在講述《皇帝的新裝》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皇帝的新裝這一層面出發,按照時間順序來做好文章劃分工作,并組織學生利用層遞式的方式來學習。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不僅可以總結出這一童話故事的中心思想,同時還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在閱讀后教師還可以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在詳細閱讀文章后說出自己受到的啟發與教育等,或是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主題探討活動,以此來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在活動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在展現自身情感的基礎上認識到為人處世中誠信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