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對缺乏創建教學情境的經驗、問題難易程度分類等方面展開討論,并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如何提高教師水平和問題的層次性,為小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教學情境;對策;方法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課堂教學要求,創設栩栩如生的課堂教學情境,結合情境和問題,正確引導學生去思考、提問、分析和探索,使學生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去發現新的問題,然后經過思考和分析解答疑難問題。
一、小學生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概述
在創設合理、高效的問題情境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體驗,結合過去所學的基礎知識,構建數學思維方法,并建立起數學知識架構。當學生能夠在正確的情境引導下去深入思考疑難問題的基本原理并找到合適的具體答題方法時,就會提高數學課程的學習效率。在問題情境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可以在數學思維和方法的探索和分析階段掌握主導力量。通過與老師的積極互動和交流,建立學生對數學的信心,學生學習數學的體驗感有所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會相應提高。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的具體指導中有效運用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各種數學思維方法并結合自身情況將各種數學知識聯系起來,體現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欲望,無論是在課堂交流層面還是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層面,經過老師全面且正確的引導,都有利于增強他們的數學能力。
二、問題情境教學中的不足
(一)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水平不高
在當今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課堂教學情境創設不科學、教師設計方案不科學等問題。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不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不強這兩個層面上。由于教師自身的數學思維方法比較有限,不能滿足學生對真理的探索。同時,由于不了解小學生數學思維方法的要領和內容,導致教師不能很好地創設高難度情境,因此出現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學習成績不佳等問題。此外,由于教師經驗不足和學生掌握知識不完全、不透徹的問題,這讓老師無法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教師開發不同層次疑難問題的能力不足
在自主創新方法——創設教學情境課堂教學中,教師處理不同層次疑難問題的能力不足。老師只是設置了難點情境,明確提出了實際的難點問題,卻忽略了對問題難易程度的分層等設計方案。通常教師將問題情境拋給學生,就只完成布置的任務,這將會不利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問題的難度較大,就無法讓學生得到有效的練習。
(三)創設問題情境的吸引力不足
構建合理問題的基礎是教師創設的情境是否能夠真正吸引學生,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和訓練熱情。但是在一系列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生的參與度也不高,導致很多學生都沒有參與其中。在數學問題情境中,學生對情境模式的興趣不大,甚至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興趣也不大,這就使情境模式缺乏有效性。
三、創設問題情境的對策和方法
(一)教師應注意提高專業素養
教師要積極提高自身的技術和專業水平,提高數學教學能力。它是提高學生成績和創設困難情境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學前必須充分掌握課程內容。關鍵內容是什么?要了解學生的需求,明確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薄弱的模塊,然后進行適當的情境創設。如在學習訓練“有余數的除法”時,當你想把840÷50化簡為84÷5時,很容易把余數寫成4。所以在此之前,教師應該盡量減少這樣的失誤,要有針對性地教學,并且要全面開展課堂教學,減弱片面性。
(二)教師應注意提高創新能力
提高教師教學的創新能力尤為重要。自主創新的實施也離不開教師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教師不能被動接受工作經驗,不能只是積極參加各種學習。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溝通,需要一大批工作能力突出的教師傳功學訓,促進教師教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進而達到情境教學構建的實效。例如,當老師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式時,與學生互動交流之后向有工作經驗的老師請教,就能知道學生在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難點就在于如何建立方程式,即分析應用題題目的要求,然后進行表達式轉換。在這部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疑難問題的建構和知識重點的合理整合,并用一種創新的方式去解答,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公芳.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文藝家,2018(3):260.
[2]肖海根.情景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育實踐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0):56.
作者簡介:李玉成(1983—),男,回族,甘肅會寧人,本科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