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生權
摘 要:初中物理學科是啟迪學生科學思維,發展物理視野的基礎科目。源于物理知識的深奧與抽象,如何營造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是物理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思考命題。在此,從初中物理教學實踐這一范疇進行分析,通過對生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演示教學三方面對課堂進行創設。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我們的教學也應將這些理論性的知識簡化,以繁化簡,回歸本原。但目前許多教師在教學時都遵循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對教學設計做過多的優化,缺乏對學生學習的調研,導致教學效果不佳。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讓教學朝著更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向優化,突破禁錮,立足學生本體地位,助力全面發展。
一、與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興趣為基點的教學是課堂成功的標準。初中時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物理知識,物理知識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們要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積極、主動地學習物理,才能達到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目標,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好方式就是與生活相結合。
比如,在教學“聲音的產生和傳播”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正式教學的前一天給學生布置一個回家的學習任務:尋找發聲的物品。讓學生根據家里的一些物品進行篩選,找到諸如碗筷、鈴鐺、口琴等可以發聲的物品,然后將這些小物品帶到課堂中讓學生自由發揮,運用自己從家里帶來的物體隨意擺弄,讓這些物體發出不一樣的聲音,以達到引入教學內容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看、摸、聽的方式探究物體發聲的方式和條件,再經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聲音是因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這個理論的理解會更深刻。除了使用這些可發聲的物體之外,我們還可以利用蟬鳴現象來為學生介紹這一小節的內容。上述兩種方式其實都與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聯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被激起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的參與度也得到了提高,積極性會更高,接受知識的能力會更強,教學有效性也會隨之提升。
二、與多媒體融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初中時期學生初次接觸物理知識,自然會覺得物理學習很難。如果教師不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利用多樣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將不利于學生的后期發展。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在教學中多使用多媒體技術這樣的新型教學方式,化靜為動,以生動形象的影像簡化枯燥難懂的知識點的學習。
比如,在教學“電流”的相關內容時,由于電流是肉眼看不見且摸不著的,雖然很多學生都知道電流,但學生對電流的概念比較模糊。這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電流,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來制作動畫,在動畫中用車流或水流來模擬電流,當然在這個教學階段教師先不要告訴學生車流(水流)到底代指什么,讓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自己去探究。教師還可以將車流(水流)和電源、燈泡、導線等組合在一起,在課件上組成一個閉合的電路,在打開閉合開關后車流(水流)就開始運行,并順著導線朝著燈泡涌去,當達到燈泡時燈泡就亮了。這個動畫畫面其實是很明顯的,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可以在這時對學生進行提問:“燈泡為什么亮呢?”其實在看過剛剛的動畫之后,學生很容易就將“燈泡亮”和“車流(水流)”相結合,接下來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那車流(水流)到底是什么呢?”由于動畫上面出現了與電相關的物體,學生可以快速地回答出是電流。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很高,同時觀看動畫的過程以及后面的問題都在引發學生思考,學生的思維被調動起來,思維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隨著教學的深入而提升。
三、借助直觀教具,形象化演示物理現象
初中階段的學生都比較喜歡形象思維,但物理課本中的理論或概念都比較抽象,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去了困難。如果教師只是在教學中為學生解讀概念,而不將概念進行形象的演示,那學生很難會弄懂這些理論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借助直觀教具演示物理理論。
以“大氣壓強中的抽水機”的學習為例,由于抽水機不透明,很難觀察內部的運動過程,我們可以借助礦泉水瓶來模擬抽水機為學生進行演示,我們可以將閥門染成紅、藍兩個顏色,更便于學生觀察。礦泉水瓶這樣透明的物體能讓活塞的上下運動和閥門的開閉情況變得更便于觀察,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抽水機內部的壓強變化。
參考文獻:
[1]陳艷.淺析如何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J].試題與研究,2019(2).
[2]王韋嬌.聚焦生活化教學,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