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彩云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育領域也不例外。在高中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在這一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多重視對高中生求異思維、發散性思維和冒險精神的培養,同時也要多激勵學生,最大限度培養高中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信息素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時代的進步對學生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的信息素養。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能夠在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的同時,強化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使其朝著符合自身的個性化方向發展。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發展現狀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學校必須重視信息技術教育,足課量開展信息技術教育課程。信息技術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相對固定內容的教學,教師不僅需要按照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授課,而且要在課標要求的基礎上實時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自己的課程內容。
然而目前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信息技術教育形式單一,考核的內容不夠合理,制度不夠完善,學生學習的時間不足。作為教育者來說,如何有效制定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策略仍需要我們認真去思考。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意義
對高中生進行信息技術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使用能力,還可以培養其對信息的分析和使用能力,即現今時代所提倡的對高中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高中生在對信息技術工具和互聯網的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觀察研究各信息之間的聯系,并自主地對信息進行歸類、記憶和分析。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可以使學生及時了解到信息技術的變化,跟上時代潮流。同時,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可以更快速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更深入地理解剖析各種信息內容,最后利用信息作出決策,讓信息發揮最大的效益。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要格外得到關注。
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指學生不按照常理,從多個方面去追求答案的一種思維,是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測量指標。新時代背景下,對高中生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對待學生思維的多樣性,最大限度地保護高中生思維的獨特性和求異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當教學者提供的思路與部分學生的思路存在沖突時,教師要懂得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從兩種不同的角度進行探索,引導其尋找不同方法中的不同特點,培養學生分析和比較的能力,從而強化其求異思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新課標中指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應該鼓勵高中生將生活和學習相互結合起來,適當運用信息技術去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合作,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對高中生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時,可以開展一些沒有明確答案的話題討論,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主發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將所有學生提出的觀點進行分析總結,同時反饋給學生,由教師組織一起點評,使學生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體會到自身素質的提高,并掌握從多種途徑獲得信息的方法。
(三)通過競爭培養學生的冒險精神
高中生正值青少年時期,本身就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教師在對高中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競爭機制,有利于學生之間形成共同刺激、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敢于冒險接受挑戰的精神。例如,可以在授課的過程中將學生分成競爭小組,分配任務,由小組內學生自主通過信息技術網絡尋求問題的答案,一個小組只需要匯報一個明確答案,再由教師公布競賽結果。
(四)重視對學生的評價與激勵
高中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成型的重要時期,“我”的概念相對于初中階段更加強化,他們極其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在開展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比較靈活的評價方式,教師在平時的課程中也要適當表揚夸獎學生,讓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可以體會到自身成就感的滿足,從而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為其創新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
總之,對高中生進行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形式可以更豐富多樣,但始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一方面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應按照學生不同的創造能力進行分層次教學,盡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另一方面要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的新穎之處和思維閃光點,并不吝嗇對學生的夸贊和表揚,給每一位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這才是激勵學生更好學習的最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馬鳴.信息技術教學創新思維的培養[J].福建電腦,2021,37(1):118-120.
[2]呂高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創新思維培養的研究綜述[J].新課程,2020(2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