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仙
摘 要: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工作的重要輔助工具,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輔助,如轉變課堂組織形式、構建豐富情境、進行資源的拓展、實現多元化教學等,全面促進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新課改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設課堂情境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能夠全面創設課堂情境,輔助小學語文教育。小學生好奇心強,專注力低,借助信息技術實現豐富的課堂構建,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1]。加之語文作為重要的基礎性人文學科,其中蘊藏的情境資源并非語言能訴盡,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語言的未盡之處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幫助以感性認知為主的小學生理解。借助信息技術構建課堂情境,需要結合課程內容,全面實現聲、光、電、影的綜合運用,如為課文配上適宜的背景音樂,能夠烘托氛圍,使學生快速進入文章或愉悅輕快、或怡然自得、或哀傷難過等氛圍中。信息技術對情境的創設,能夠調動學生對文章的多模態感知,全面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二、借助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借助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重要的潛在運用形式。例如,以往教學中,每一篇課文的講解,需要教師用語言去建構,但是在信息技術運用之下,文章的故事可以以一種有畫面感、動態化、多元化的形式展現出來,帶來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一節完整的課堂,必然是有互動、有板書、有多媒體展示等多元教學工作。多媒體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還能夠化靜為動,實現學生與多媒體設備的互動。例如,在漢字學習中,多媒體技術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語言魅力,完善了知識點的學習,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與成長。
三、借助信息技術拓寬教育視野
借助信息技術拓寬教育視野,充分聯系“互聯網+”大環境背景,能為未來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更多的拓展,除了技術手段、組織形式外,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資源等被源源不斷地挖掘與輸送到課堂教學中,影響著當代小學語文的教育質量。教育形式的轉變,諸如前文提及的,如多媒體技術的展示功能,將教育教學方式進行革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課堂帶來更為豐富的體驗與層次感。現代信息技術也帶來了教育思路拓展,諸如翻轉課堂、反思教育等形式,不僅有了理念的支持、思路的培養,也有了便捷的教育資源支持;再如微課,簡短的視頻內容,集中的知識講解,能夠使學生輕松完成學習任務。信息技術在無形中影響著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組織,為學生帶來豐富的課堂體驗。現代信息技術也帶來了資源的拓展,課堂中,教師可以輕松地為學生介紹作家軼事、時代背景等,即以輕松的故事形式為課堂帶來新的體驗,提高學生興趣。語文作為一項基礎性人文學科,關系到行文對話、閱讀交流,從來都不應當是局限于課堂中學習的學科。如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一同觀看了動畫片《西游記》的片段,再引導學生在課下讀一讀《西游記》名著,總之,信息技術為課堂帶來了更多可能。
四、借助信息技術革新教學思路
借助信息技術也能全面革新教學思路,啟發教師教學。新課程改革推進多年,核心素養成為教學指導,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育教學實踐何去何從,卻仍然是很多教師思考與困惑之處。在具體教學中,信息技術帶來的教學思路革新,能夠為教育教學帶來新的思路。例如,特殊時期,很多學校紛紛推出了網上授課、直播授課的形式,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對接也成為教師的一場“特殊考核”。很多教師面對直播授課叫苦不迭,也客觀反映了教師對信息技術不熟悉的現狀,同時也為信息技術加持下的教育走向提出了新的展望——既然直播授課能夠實現,為何不能嘗試遠程教育、在線教學呢?落實到日常教學中,如建構學生閱讀網上交流平臺,嘗試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再如及時的課堂溝通,全面推進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等,都能為未來教育教學工作增色。
在當代小學語文教育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對課堂教學的輔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帶來豐富的資源以及教學內容的拓展,為課堂帶來活力,提高課堂實效性。在組織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課堂的融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師及時調整,立足學生情況、教學需求等,避免盲目帶入、喧賓奪主等問題的出現,全面助力現代語文教育,推動新課標下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史曉東.新課程改革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2017(5).
[2]韋明海.新課程改革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學文摘,2018,281(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