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萍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回歸到文章的本質。也就是說,作為教師,一定要樹立閱讀與習作相融合的思想觀念,通過明確制訂中年級的教學目標,引領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欣賞以及品讀,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搭建語言運用的平臺,使閱讀教學與習作有效融合,指導學生從中發現語言運用的規律,并且進行正向遷移,達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讀寫共進的目標,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習作能力。
關鍵詞:中年級閱讀;習作;有效融合;策略
通過在閱讀教學中指導中年級學生進行習作,實現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目的。學生在閱讀吸收知識養分的同時,也要學會語言運用的規律,從而不斷地參與到習作表達中,提高自身的習作水平。
一、留白補寫,放飛學生想象力
教師通過對中年級閱讀教材中的具體內容進行挖掘,找準閱讀教學與習作融合的切入點,對讀寫進行有效訓練,尋找閱讀教學中藝術性的留白,引導中年級學生對教材中的空白之處進行補白,不斷豐富其中的內容,并且延伸文本的主旨、思想與情感。教師抓住閱讀教材中一些情節跳躍的空白,讓中年級學生進行補寫,這樣可以讓教材中的內容趨于完善與完整,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對閱讀教材中一些簡練描述的詞語進行具體化的補寫,讓學生對這些簡練語言中所蘊含的深意進行完整的補充;還可以讓學生對一些文本中意猶未盡的結尾進行補寫,拓展延伸文本內容,同時充分激活學生的想象力。
二、模仿寫作,鍛煉學生表達能力
在引導中年級學生依照閱讀教材進行習作練習時,教師對文本中作者的一些精彩的寫作方式、寫作語言等進行詳細講解,調動學生的所聞所見所感,引導學生充分感知作者的表達方式,并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依照文本體現的語言規律以及寫作方法進行仿寫。讓學生學會觀察、理解文本作者的表達方式,以及站在文本作者的角度進行思考:作者是如何觀察事物、描寫事物的?他的著眼點、側重點放在哪里?這樣寫的目的又是什么?學生只有對文本有深入透徹的理解,就能在進行仿寫時做到頭腦清晰,明確自己仿寫的目的,對習作中詞語的運用是否得當、仿寫段落時是否合理等都會進行積極思考,使最終看似仿寫的內容,也同樣能體現出學生個性化的語言,展現個人的寫作風格。基于對優秀文本模仿下進行的仿寫練習,不僅能讓學生深化對閱讀文本的認知和理解,以及探明文本的內核思想,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他們逐漸掌握語言運用規律,經過多讀、多寫、多練,學生的習作水平也會得到循序漸進的提高。
三、大膽改寫,促進學生思維個性發展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文本內容的改寫,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個性。教師引導中年級學生對閱讀教材中的一些優美詞句、典型段落、結局進行改寫,抑或是對文中主人公的最后命運進行改寫,以此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提升他們的讀寫能力,促進他們個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創新思維。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閱讀文本后,小女孩悲慘的結局留給讀者的是遺憾,同時,小女孩不幸的遭遇和命運也震撼著很多人的心靈。面對學生流露出對小女孩的同情與不舍,教師引導學生大膽對小女孩的悲慘結局進行改寫。而前期閱讀過程中,教師做到精讀細說,盡最大可能地讓學生充分發表對小女孩這一人物形象的認知,就其中的“擦火柴”的細節部分留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大膽想象,發表個人見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與體驗,同時,圍繞學生對這一文本結局表現出的深深遺憾,乘勢為學生提供練筆機會——改寫小女孩的悲慘命運。而學生表現出極大的習作熱情,充分地發揮想象力,將萌生的對賣火柴小女孩的強烈同情心融入自己的語言中。這一閱讀與習作的有效融合,基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刻認知,對故事意境的充分感受,提出改寫習作任務后,學生調動自我習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小女孩改寫命運,如此也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個性思維,提高了他們的習作水平。
總之,中年級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進行有效融合,需要教師切實遵循新課程理念,圍繞中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及這一階段語文學習的實際,去制定靈活多變、切實可行、操作行強的有效融合方法,真正實現讀寫共促,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陳江寧.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訓練的融合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