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摘 要:目前,信息技術逐漸被應用于教學領域,促進了教育事業的創新和改革。微課是一種數字化的教學資源,能夠以清晰具體的方式呈現復雜的知識,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智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明顯的應用優勢。文章簡單概述微課的應用價值和原則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微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微課教學;小學語文;應用價值;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0-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0.068
微課具有情景化和趣味性的特征,與傳統模式結合運用,能解決語文教育中資源匱乏、模式單一的問題,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有利于打破語文教學的刻板思維,豐富教學理念和形式,確保語文教學的成效。
一、微課概述
從本質上說,微課是一種以視頻方式呈現的教學資源,是利用網絡在線展示課堂教學內容的資源應用小環境。之所以稱為微課,一是因為每節微課的時間都比較短,一般都控制在5-8分鐘;二是因為內容精練集中,一般只圍繞某一個知識點或某一環節組織教學;三是因為主題非常突出,一節微課往往只圍繞一個主題來展現學習策略。
微課雖“微”,但環節齊備。微課一般由開始、講授、結尾三部分構成。開始部分是由片頭和導入組成。片頭的設計要簡約大方,呈現出微課的名稱、主講教師的基本信息即可。導入不要過長,最好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能夠交代清楚學習的目標與任務。講授部分是其主體部分,承擔著重要的教學功能。這一部分在整個微課過程中所占時間最長,其內容應該反映一個完整的知識點,其設計要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材料充實而運用合理,問題的提出要層次清楚針對性強,解決問題要方法得當干凈利落,內容講述要銜接流暢重點突出,對于重難點的突破要體現出視聽手段的多樣性和綜合性。結尾部分應該包括四個基本要點,一是對重難點內容的強調,二是對整節課內容的概括總結,三是要提出與本次微課相關的富有啟發性的思考問題,四是要留下相關的作業。
微課的開始、講授和結尾三部分的設計應該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三個部分之間從內容上看要相互呼應,從結構上看要過渡巧妙。
二、小學語文微課的應用策略分析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微課技術,首先要根據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和課堂教學需要,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和教學思路重新進行規劃設計,建構更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點、掌握技能、培養能力的內容結構。
(一)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增強微課應用的針對性
微課品質與教學成效息息相關,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現狀和身心規律,在設計微課時應注重下述幾點。
一是內容具體。這是因為小學生依賴感性思維進行學習,缺乏完善的邏輯思維能力,過于抽象的知識無法適應小學生的心智水平。比如,在《有趣的漢字》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微課將漢字的演變過程具體呈現出來,使學生清晰地感知漢字的魅力,豐富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二是趣味性。小學生的自覺性不足,過于枯燥的教學方式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因此要注重微課的趣味性,增強微課的吸引力,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在設計微課時可以綜合應用圖片、文字、視頻,提升微課的豐富性和趣味性。
三是突出主題。教師需要平衡好娛樂性與嚴肅性的關系,避免由于過分迎合學生的興趣而喪失微課設計的嚴肅性。因此,在設計微課時要突顯主題,避免內容混亂,減少干擾因素,始終將學生的專注力引向知識點的學習上。
閱讀、寫作、識字都是語文教育的重難點內容,小學生在認知思維、實踐能力以及自覺性方面較為欠缺,傳統的教育方式過于刻板,無法適應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與規律。但在微課模式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能夠集中注意力理解和內化微課知識。另外,微課本身具有簡短便捷、情景化、趣味性的特征,并且內容具體、主題突出,能夠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重難點知識。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微課應用的時效性
微課模式契合小學生的身心狀態和認知思維,受到師生的普遍認可,但在應用微課時必須遵守“新課標”的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一是通過微課提高學生的專注度,用微課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實踐性的學習過程。二是制作微課前要注重學情分析,掌握班級學生的整體狀況,包括對于語文知識的興趣、期待、需求以及思維水平和實踐能力,然后科學設計微課。除了利用微課解決重難點知識之外,也要多設計相應的問題,通過微課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究,發揮好微課的工具性價值。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教學目的不再局限于積累知識,而是致力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并借此培養學生的人格修養與道德品質。將微課引入教學,會為語文教學帶來整體化的變革,通過信息技術將語文知識進行分類、篩選和整合,使學生在課余零碎時間內開展自主學習。而課堂真正成為分享和探索知識的場所,將微課與實踐性、自主性、探究式教學相互結合,對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實踐技能、道德情感都有很大助益。
(三)遵照新課改精神,豐富微課應用內容與資源
相較于積累知識,“新課標”更注重學生能力和價值觀的發展,在教育方法上也更為靈活。為達到最佳的教學品質,教師需要適當突破教材和課堂的局限,一方面是將教材知識按照題材、目標等因素進行重新整合,另一方面是突破課堂限制,將語文教學擴展至校園和家庭。而微課具有豐富性和便捷性的特征,可以適用于多元化的語文教育。例如,教師可以將詩詞、故事、散文等題材進行專題教學,并且制作系統化的微課,講解各種題材的學習方法和閱讀技巧等。教師要與家長及時溝通,以便督促學生利用零碎時間觀看微課,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