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霞
摘 要:在小學階段,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還需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將家校合作模式引入其中,通過與家長共同合作,班主任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況,同時也能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引入多模式管理方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首先分析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然后探究家校合作在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家校合作;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
家校合作是當前比較流行的一種管理模式,相較于傳統的學校管理來說,家校合作模式中加入了家庭教育的內容,班主任應積極主動地與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協助完成學生教育工作,通過這種方式,班主任和家長都能全面了解學生,從而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
一、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家校合作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本身教育理念落后
傳統教育模式對我國教育工作者的影響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將家校合作模式引入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就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家校合作,但是當前很多班主任由于本身教育理念落后,對家校合作的認識和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導致家校合作結果經常出現偏差,日常管理工作效率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1]。
2.家長對家校合作重視度不足
在家校合作中,除了班主任之外,家長也是影響家校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當前很多家長本身對家校合作重視度不足,加上自身工作的影響,導致班主任很難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家長會將學生教育的責任直接推給學校,導致家校合作難以持續。
二、家校合作在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運用策略
1.與家長達成一致的教育目標
家校合作的本質是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因此,在家校教育中,教師和家長都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想要將家校合作模式引入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就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時候,達成一致的教育目標,然后結合這個教育目標,共同討論不同的教育方法與策略,推動家校合作模式的發展[2]。而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也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圍繞一致的教育目標進行針對性管理,從而更好地達到家長的期望,只有這樣,家長參與家校合作的積極性才會隨之提升。所以班主任平時還需要對學生的興趣、性格、家庭等進行全面的了解,然后主動與家長交流,告知家長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并且與家長一起分析當前家校合作中的問題,明確家長的責任范圍,尊重家長的教育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將家校合作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2.引入多元化家校合作方式
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采取單一的方式進行家校合作,很難符合所有家庭的情況,所以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引入家校合作模式的時候,也需要引入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以家校合作作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創建多元化的家校溝通平臺,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多,家校合作效果也會更好[3]。例如,班主任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家長會來與家長溝通學生情況,同時家長也能更好地了解班級情況,更有利于家校彼此了解。同時,班主任還可以定期組織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家長座談會,針對當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探討,共同提出解決方案。針對工作比較忙碌的家長,班主任還可以建立家長群,將學生在學校的情況通過家長群向家長反饋,同時也通過家長群與家長溝通,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情況。
3.找準家長定位,共促家校合作成長
很多家庭擁有不同的教育觀念,而這些家庭教育觀念的差異性需要班主任通過不斷的溝通交流來了解,甚至針對部分缺乏家庭教育意識的家長,班主任也需要通過溝通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學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想要更好地引入家校共育模式,班主任還需要為家長找準定位,然后不斷滲透各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讓家長更愿意家校合作。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讓學生給家長帶《致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家長看完并且簽字回復,潛移默化地滲透教育理念。同時在平時的學校活動中,班主任也可以針對積極配合完成學校活動的家長進行表揚,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推動家校合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學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大多數小學生90%的時間都在學校和家庭,所以小學班主任想要做好日常管理,單純的學校管理是遠遠不夠的,融入家校合作模式十分重要,所以班主任還需要認真理解家校合作的內涵,然后將家校合作運用于日常管理中,保證班級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瑞芳.家校合作在小學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運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25(11):164-165.
[2]朱琳.“故事媽媽工作室”:小學班主任管理中家校合作的新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9,3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