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多種思想觀念不斷出現,并相互融合和碰撞,給高校的教育帶來了諸多的影響,不僅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而且影響著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建立。因此,加強高校教育中的黨史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關鍵詞】高校教育;黨史教育;作用;途徑
黨史是我黨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讓廣大的黨員、干部群眾以及青少年認真學習黨史,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思想認知,增強對我黨歷史的深刻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走好發展之路。長期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黨史的教育工作,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作出了相關的論述,成為各高校落實黨史教育的重要保證。然而,在當前高校的黨史教育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突出的問題,需要高度重視,探索有效的應對辦法,最大化地發揮黨史的教育作用。
一、高校黨史教育的重要目的和途徑
(一)我國高校開展黨史教育的重要目的
高校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地方,在高校開設黨史教育課程,主要是向學生講授我黨的發展史和戰斗歷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領會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基本理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國際意識,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激勵他們繼承和發揚我黨的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二)當前高校開展黨史教育的多種途徑
當前,在我國高校黨史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方式依然是課堂教學的方式,主要課程有中國近代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課程、中國共產黨現代化理論等,在高校黨史教育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同時,高校的黨課教育培訓也會定期召開,對大學生進行黨性、黨紀以及黨的基礎知識方面的教育,指導學生進行政治理論方面的學習。另外,高校的黨委、團委等會不定期舉辦一些活動,讓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我黨的發展史和奮斗史,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除此之外,很多高校也會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校外活動,將歷史圖片和歷史檔案資料真實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帶給他們強烈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進一步深化他們的認知,喚醒他們的覺悟,使其樹立起遠大的奮斗目標。
二、黨史教育在我國高校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愛國之情,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一些西方思潮的涌入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被一些學生拜為信條,價值觀和人生觀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不僅不利于學生自我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國家的建設和未來發展。在高校教育中,對大學生進行黨史教育,讓大學生了解在國家遭受列強欺辱、人民遭受列強欺凌的時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長期的、堅持不懈的英勇斗爭,無數的愛國志士在斗爭中舍小家為大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大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和學習了這些英雄的光輝事跡,無形中提升了愛國之情、報國之心,更加堅定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信念。
(二)有利于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育階段,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等逐漸定型。在這個關鍵的時期,他們的思想觀念很容易受到干擾,從而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在高校教育中開展黨史教育,既可以向學生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可以引導學生追求崇高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承擔起偉大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深刻領悟馬列主義理論當中的深刻內涵,自愿為國家和人民的未來而努力奮斗。
(三)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大學生即將邁入社會,心理上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當代大學生從小生長在優越的生活環境中,有家長和老師的呵護和關愛,沒有經歷過什么大的波折。當他們畢業進入到社會以后,來自于就業、情感、生活、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考驗接踵而至,很多大學生心理承受力不強,很容易產生一些不良情緒,甚至走向極端。在大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黨史教育,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三觀認知,而且可以幫助他們樹立起堅定的信念,接受老一輩革命精神的指引,敢于面對困難,不畏艱難,奮發圖強。
三、黨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實踐途徑
(一)積極開展多種教育實踐活動
在高校教育中開展黨史教育,高校要立足課堂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廣泛向學生傳授有關黨史的基本理論知識,除此之外,高校也要注重深化黨史教育,積極開展多種教育實踐活動。一是整合高校的教育資源,在校園中營造學習黨史、宣傳黨史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多種宣傳渠道的優勢,將黨史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每一個生活角落。二是組織學生參與各種黨史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多種實踐活動中接受黨史教育。三是借助于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重要黨史人物紀念日以及黨和國家重要紀念活動的契機,加強對英雄人物、民族精神、愛國情感的宣傳,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的學習。
(二)建立黨史教育教學實踐基地
高校在對大學生開展黨史教育時,除了要注重課堂教學以外,還要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建立起相應的黨史教育教學實踐基地,進一步提升黨史教育的豐富性和知識性。一是高校可以依據教學實際情況,帶領學生參觀實踐教學基地,幫助學生更多地了解真實的歷史,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二是高校要積極開發校外的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建立有意義、有價值的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將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機結合,進一步提升黨史教育的實效。
四、結語
在我國的高校教育中,黨史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高校要重視黨史教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深化學生對黨史的學習和理解,引導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三觀,樹立起遠大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戈毅.黨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與途徑[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03):170-171.
[2]鄭克嶺,于永利,顏冰.高校黨史教育的創新思考:基于MOOC思維[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6,22(06):117-120.
[3]胡丹丹.習近平黨史觀及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究[J].高教學刊,2021(10):21-24.
[4]李蕉.高校中共黨史教育的分層實施與協同整合[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9(02):19-28.
[5]姚敏.黨史學習教育賦能新時代黨建工作的可行路徑[J].公關世界,2021(15):41-42.
[6]孫鶴齡,吳瀟陽.談學習科學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思政課黨史教育[J].遼寧高職學報,2021,23(08):19-23.
【本文系2020年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代民辦院校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研究”(2020B01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