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蝶
◆摘? 要:作為基礎教育,小學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數學在小學課程當中處于主要位置,它對于小學生的思維起著培養、發散等作用。因此一個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融入到課堂當中,就可以使這個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提高。本文即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信息技術;發散思維訓練
1傳統的教學限制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常用的方法無非就是講授法、談話法等。講授法便于教師將知識用最快的時間傳授給學生,但是并不利于學生吸收知識,消化知識,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種教學方法看似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實則后續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彌補不足。談話法是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環節當中,讓每位學生都有參與感,但是學生難免會產生疲憊感。討論法能夠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但是課堂中把控不好時間和秩序,那么這種教學方法只會事倍功半。如此看來,在小學教學環節當中,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務。
2信息技術促進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2.1使抽象內容具體化,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社會的飛速發展,讓我們所處的時空現在已經進入到一個信息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技術的加入,讓我們的生活不僅變得越來越便捷,而且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小學課堂中的教學方法也潛移默化的在發生改變。例如,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講授立體圖形的時候,需要準備各種各樣的立體幾何教具,而現在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將立體幾何放入幻燈片中,用幻燈片的形式和簡單的操作就可以讓立體幾何三百六十度的呈現給學生。這種融合了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體現了教學環節的直觀性原則,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2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環節生動有趣
互聯網的加入,能夠搜集到更多的信息內容,教師在授課環節當中,就可以將這些內容集齊在一起,放在課堂當中,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的視野。例如,教師在講解認識鐘表這一節內容的時候,還可以將“根據樹的影子,判斷時間”的圖片通過信息化處理放進屏幕中,這樣教師在傳授本節內容的時候,也就不局限于課本上的內容,而且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擴大了學生的內化儲存量。
2.3教學方法多樣化,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小學生的思維還沒有發展成熟,正處于將思維建立起來的階段。由于小學生知識的缺乏和能力的不足,對于許多數學上的文字概念并不能深入了解,而信息技術的加入讓教學方法變得多樣化,讓教師講授知識更加簡易化。
例如,在學習認識小數的這一節里,0.1元等于1角,但是現在大部分人現實生活中的的支付方式選擇了線上支付,學生其實很難見到現實中的1角到底是什么樣子,那就也不能理解0.1元這個數字實質上代表多少,如果教師將紙幣或硬幣發放給學生,課堂會不可避免的亂成一團,而且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教學作用,但是,教師如果將紙幣的圖片呈現出來,一個是放映的屏幕大,所有學生都可以在自己座位上清楚的看到紙幣,教學秩序也得以保證,另外一個就是可以真正的起到讓學生認識0.1元和1角兩者之間的關系。能夠體會到實質上代表的含義,甚至還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1.3元就是13角,更加深一步的體會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信息技術加入到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之中,也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貼近生活。
3運用發散思維的教學訓練方法
3.1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最主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而且發散性思維是對思維的提升,那如何提高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就要看教學環節中教學方法的使用了。為教學知識背景創設一個情境教學,無疑是一個好的思維內化訓練方法。例如,上述中認識小數這一章節,創設了一個去文具店買文具(鉛筆0.5元)的教學情境,讓數學走進生活,學生身處在這個教學情境中,更能很好的理解教學內容,也能夠設身處地的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帶來的趣味性。這樣也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從學會認識小數,理解小數的實際意義,到能夠在生活中運用小數,從數學課堂到數學生活的思維的發散,對小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3.2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發散性思維不僅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還要懂得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遵循小學生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律,才能利用正確的方法來發散學生的思維。例如,小數的乘除法,其實就是建立在整數的乘除法之上,根據整數的乘除法的運算法則,算出得數,最后再在乘積的末尾從右起數上幾位,畫上小數點,小學生學會了整數的乘除法則,教師再加以思維內化訓練,其實有些學生自然而然的就可以自學小數的乘除法則了。教師循序漸進的教授內容,學生也能夠將螺旋式的知識鞏固加深,并且發散到其他的知識領域。
4信息化小學數學的教學中作用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已經走在時代的前沿,而小學生作為時代的主流,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也應該是先進的,具有較大突破的。教育是對人的一種培養,小學教育對人的發展至關重要,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在課堂中的深度融合體現在情境導入、探究新知、練習鞏固、總結評價這四個環節,每個環節中不論是教學方法還是學生的學習模式都在發生轉變,而這種轉變讓教師的“教”轉向既方便教師的“教”,又易于學生的“學”。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的和思維訓練的加入構建了更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一方面改善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思維訓練,兩者的加入是時代趨勢的必然現象,能滿足學生發展、教育教學需求,讓教學方法更加先進,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完善。
參考文獻
[1]黃德群.十年來我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09(8).
[2]李敏嬌. 汪穎.走入“深度融合”注重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3(6).
[3]管恩京.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路徑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 2015(10).
[4]B·A·埃杜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出版社,1981.
[5]喬家瑞.數學(基礎版,第三版)[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4.
[6]謝厚桂.高等數學(上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