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婭娜
◆摘? 要:在我國的古典戲曲理論中,把戲曲看作為表演類藝術。可以說戲曲藝術的主要特征就是表演戲曲的內容源自于社會、真實生活,屬于一種以表演為主要特點的綜合藝術載體。戲曲藝術的發展過程是形式與內容逐漸統一與和諧的過程,如果能順應這個過程,那么戲曲能獲得良好的發展。筆者基于自身美學知識分析戲曲表演的審美特征,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戲曲表演;審美特征;探究
戲曲藝術有著我國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多個方面有獨特的審美特征。戲曲表演的形式符合美的規律,換句話說,美的規律決定著戲曲表演的成熟與發展。只有遵循美的規律,表現戲曲的藝術審美特征,才能更好的弘揚民族戲曲文化。
一、戲曲表演的特點
第一,節奏化。在戲曲表演中關注唱念作打的統一與和諧,而節奏是融合唱念作打多種藝術手段的關鍵要素。從手勢動作到戲曲、武打,從散白到歌唱,都包含豐富的節奏因素。對于一部完整的戲曲作品來說,必須結合戲曲表演的需求,利用多種手段來靈活應用節奏,進而銜接各個部分。以上因素的存在,讓戲曲的節奏較為復雜,進而體現出戲曲表演的變化和起伏,在戲曲表演的全過程中會貫穿節奏的變化。音樂節奏和表演者的形體動作節奏是統一的,因此戲曲表演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節奏化,只有處理好表演過程中的節奏問題,才能為整個藝術作品增光添彩。
第二,戲劇化。在戲曲藝術的持續發展過程中,從其他類別的藝術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這是戲曲藝術可以永葆活力和生機的一個關鍵要素。民間的說唱和歌舞藝術都為戲曲表演提供了藝術元素支撐和豐富的營養,但是這些藝術成分進入戲曲表演藝術皓都出現了質的改變,具備了新的特征,那就是戲劇性。這些要素并不是簡單的抒情和敘事,而是展示特定沖突情境人物的戲劇手段。因此戲劇表演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戲劇化雖然不同的戲曲作品的表演手段有差異,有的載歌載舞有的夾唱夾白,但是他們的歌舞表演都有較強的戲劇性地。
第三,音樂化。音樂在戲曲表演中占據重要地位。在戲曲表演中唱是第一位,其中的念白不能使用平時生活中的語調和語音,而是采用引用的方式來提升語言音調的節奏和韻律,這樣能體現戲曲的音樂美。所以說戲曲表演中的語言是具有音樂性的,這也會影響到表演者的形體動作,產生了極富形體美和舞蹈美的舞蹈和身段。歌舞化是戲曲表演的另一個特點,可以把聽覺形象音樂化,實現念白和歌舞的有效協調,進而展現視聽同感的境界。
二、戲曲表演形式的審美特征
(一)戲曲表演形式的程式審美
程式是經過規范美化加工提煉的舞臺動作,用來創造角色和表現人物,可以為觀眾帶來特別的審美體驗。戲曲中的表演技巧與程式密切相關,唱念作打中都蘊含程式。戲曲唱功講究用氣行腔和咬字,涉及不同劇種的方言基礎和聲腔體系。而不同劇種的聲腔體系是各地劇種長期演變和流傳的產物。比如說,極具地方特點的清揚腔,受到了昆曲小調和山歌的影響,進而發展成為我們熟悉的徽劇,徽劇也屬于京劇的母體??梢娐暻粍》N的變化和形成和各個地區的民間藝術與方言基礎,有緊密的關聯不同聲腔劇種的唱和念,是表現語言的重要藝術手段,并且具備自身的表演特色。從語言的形成與作用方面分析,語言是念白和唱腔的藝術形式載體,歸根結底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從劇本角度來分析,語言是一種文學藝術,既包含了創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看法,也反映了客觀現實劇本語言。戲曲中的唱和念是真實的意識手段,也是產生美的客觀條件,演員和劇作家在戲曲中,共同賦予這種藝術形式與語言美。
(二)戲曲表演形式的時空審美
這里所說的時空指的是舞臺,時空也就是通過舞臺來表現的空間和時間形態,在戲曲的創作中創作者以人為本,逐漸形成了幕表制的戲曲表演特點。其中地點因素和時間因素都是創作情節的前提。舞臺時空是戲曲表演的重要因素,體現了抽象的戲曲理念。從整體上來看,舞臺時空是和整個戲曲美融為一體的。時間有主觀化特點,空間則有一定的虛擬性。在戲曲的道具表現中就利用了空間的虛擬性。在有限的舞臺空間中展現多個虛擬場景,這樣能為塑造戲曲角色創造必需的客觀條件。在戲曲表演中利用客觀事物的空間性和實踐性,構建具體的藝術表現形式,這是戲曲藝術表演中的重要方式。
(三)戲曲表演形式的臉譜審美
臉譜是將表演和繪畫統一在一張臉上,屬于我國戲曲藝術的夸張性化妝方式,不僅色彩鮮明,還有一種獨特的圖案美。在戲曲表演中往往采用程式化的臉譜繪制方式,這體現了我國古代美學的直覺和認知相統一的特點。把人物主題內容形象化,就是利用通俗化和簡單化的方式表現人物的內涵,有利于觀眾直覺和認知的統一,能提升觀眾的審美趣味。臉譜是演員在線生活的必要手段,也可以讓人物主題內容更加形象化。
三、結束語
綜上我國戲曲藝術有著極強的表現力和藝術魅力,其中融合了多元化的風格。戲曲的表演形式中承載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體現濃厚的審美情緒。為了促進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與傳承,需要加強對其審美的研究,從而能夠更好地對民族文化進行弘揚。
參考文獻
[1]傅謹,曹南山.戲曲表演美學體系的歷史基礎與研究方法[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3(02):124-131+196.
[2]張文卿.也談戲曲程式化審美[J].戲劇之家,2021(07):20-21.
[3]丁曉全.戲曲表演傳承基本層面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大觀(論壇),2021(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