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樂
◆摘? 要:摘古詩詞是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學生語文學習中占比較大,也是高考中重要考點之一,古詩詞不僅蘊含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還擁有豐富的語文素養(yǎng),對于學生提高自身語文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根據(jù)目前大數(shù)據(jù)分析,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不大,學習質量不高,需要高中語文教師不斷反思目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促進高中古詩詞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就來研究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希望能為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提供一個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但由于目前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程度逐漸降低,為提高國人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學家倡導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古詩詞的教學,以此促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進行古詩詞教學活動時要堅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真正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一、當前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
首先,根據(jù)目前古詩詞知識結構,可以看到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新舊知識相互融合的方式來幫助同學進行學習,但有些教師并不能夠將新舊知識做好連接,自然導致學生無法提高對古詩詞的知識連接能力,也不會建立良好的古詩詞知識體系。其次,雖然國家已經(jīng)實行了新課程教育理念,但很多年紀大、資歷深、思想守舊的教師仍不能將新課程教育理念很好地運用到古詩詞教學中來,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學習,且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另外,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材中,蘊含了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古人重要的精神思想,但有一部分語文教師在教授古詩詞時缺少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只注重學生對古詩詞中的生詞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導致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夠真正學習到古詩詞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和素養(yǎng),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學習基礎古詩詞知識,還要讓學生深刻理解古詩詞中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和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體會古詩詞中的意境美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是高中語文構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之一,高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下,感受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文化魅力,從而提高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
例如在學習《望海潮》這部分教學內容中,由于學生在必修一已經(jīng)學過《沁園春長沙》,接觸到了有關詞的相關知識,又在必修三學過了詩歌鑒賞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詩歌鑒賞能力,所以教師在設置本篇文章的教學目標時要讓學生在鑒賞詩歌的基礎之上,學習宋詞鑒賞的方法,從而提高閱讀古典詩詞的素養(yǎng)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朗讀、品讀、研讀,引導學生讀出文意、讀出辨析、讀出感受,把握行中景致及特點,讓學生將自己感受到的意境用文字表達出來。首先,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讓學生來通過多媒體感受杭州的美景,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想詞中的畫面,領會詞中的意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取詞中感受最喜愛的詞語或句子,體會其中的意境美并用文字表達出來。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可以讀白居易的《憶江南》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寫杭州的作品,并分析它們與這篇文章中的內容有哪些不同之處。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反復誦讀這首詞,并結合原詞發(fā)揮想象寫一段文字,描繪杭州的盛景,第二天到課堂上與大家進行分享。
(二)通過設置古詩詞相關問題,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在培養(yǎng)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要求學生能夠針對學習的內容與舊知識建立良好的連接,從而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進一步促進學生提高自身語文方面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進行學習《歸去來兮》這部分教學內容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辭官歸田、不與當時黑暗上層社會同流合污、熱愛田園生活的積極精神、學習其高潔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可以運用多媒體來播放陶淵明的生平事跡與之前學習過的《陶淵明記》,讓學生能夠將本節(jié)課學習的文章與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相連接,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接下來學習的內容。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這篇文章的著名錄音讓學生模仿錄音,讀出情感,讀出氣勢,并讓學生在自由朗讀課文的過程中結合注釋、熟悉文意、按照四字句,六字句來找出所有押韻的字,在換韻的地方做出標記,反復朗讀,寫出這些段落的大意。另外,在分析文章含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體會感悟作者的情感,并將學生按照學習水平和能力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問題探究,如學習能力較強的小組,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讓小組內同學自主學習疑問代詞及文言虛詞的用法,歸納文中的一詞多義。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小組,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讓小組內同學輪流進行翻譯本篇文章,對于自己不明白的句子大意要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多媒體上提出多個問題,讓每個小組同學進行探究搶答,回答的最快、最準確的小組可以得到教師提前準備的禮物 。最后,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點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有利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把握文章重點知識,建立屬于自己的語文知識結構,促進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授古詩詞的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教學原則,并能夠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融入到古詩詞的教學中來,真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審美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深刻感悟文章背后的深刻含義、為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鄭張清.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內容體系的重構思考[J].讀與寫,2021,18(1):13.
[2]張黎.網(wǎng)絡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利弊探討[J].中國新通信,2021,23(1):220-221.
[3]周杰.合作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21,1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