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勢下,社會和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愈發提高,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能力。與此同時,技工院校在招生和培養過程中也對此予以高度重視,以順應市場經濟業務發展為導向,深入開展課程建設與行業結合的研究工作。本文針對技工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重點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企業管理課程教學中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技工院校;企業管理;創新創業教育
一、技工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重點
1.明確育人目標,把握方向性
技工院校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綜合改革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成長以及價值觀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將企業管理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有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感知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對于課程內容具備更加全面的了解,對于自身價值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2.聚合育人資源,體現協同性
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綜合改革,必須聚合校內外各類育人資源,實現育人主體、時間、空間三個維度的有效協同,形成人人、時時、處處育人。而將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課堂中,教師則需要依據課本內容去找尋很多的有關的創新創業知識,在課堂授課進行時穿插講解拓展內容,采用這種手段提升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另外,創新創業教育可以讓教師脫離課堂的限制,對學生的道德修養以及自我價值進行引導,以學生為主導,為學生考慮,這是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課堂邁向更高階段的顯著特征。
3.遵循育人規律,突出針對性
做好技工院校創新創業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創新創業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培養大批工匠人才,為社會造福,因此,我們在培養他們技能的同時需要讓他們領悟創新創業教育,讓學生了解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4.創新育人機制,注重實效性
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特別是全員育人這一理念在技工院校教職員工中雖形成了共識,但并沒有很好地落實在具體行動中。由此,需要系統地設計技工精神培養教育,將技工精神培養的理念和目標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形成配套的考核評價體系,為技工創造深厚的氛圍。
二、技工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1.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目前,社會各界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但是技工院校內部對于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準確,缺少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目標。另外,技工院校對于創新創業實踐的總體內涵了解不到位,導致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效果不明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之后的專業發展了解不全面,導致學生對企業管理發展的發展趨勢不了解,從而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實踐應用能力訓練不充足
在企業管理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掌握實踐應用能力,保證在學習中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價值。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不足,也存在進行實踐培養時過于形式化的問題,同時缺乏在整個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嚴格監督管理,導致學生在進行實踐訓練時缺乏目標,不重視實踐。在企業管理課程教學中,教師缺乏完整的教學方案,對學生整體的教學不足,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對未來規劃不了解,導致學生的自我發展得到了限制。另外,技工院校在進行實踐培養時,受到空間時間的限制,導致學生的整體發展不足,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產生了影響。
三、企業管理課程教學中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措施
1.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內涵教育
讓學生知道創新創業教育和企業管理課程知識教育同樣重要,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才可以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同時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幫助學生奠定學生知識的基礎。另外,教師在進行企業管理課程的介紹時,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引導,讓學生了解在進行企業管理知識的學習后,鼓勵學生進行創業,更好的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
2.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
教育是培育民族事業的后代的過程。當前,社會發展迅速,以前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技工院校在教學時必須做出適當的調整,在教學中注入新的元素,以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尤其如此。為了培養企業管理人才,技工院校必須采取一種與公司合作的方式,以提高培訓人才的實用性和效率。利用校企合作可以將教育模式與市場相結合,滿足社會需求,并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技工院校應該繼續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優化當前職業教育所采用的“技能+教育”的教育方式。技工院校可以使用技工院校的工作坊的形式來指導學生將他們的工作需求與專業的理論知識相結合。允許學生在假期期間在企業工作或接受培訓,從而使學生在技工院校完成課程后可以通過動手練習來提高自己的技能。技工院校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培養學習習慣。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對學過的專業知識進行實踐,開展相關的模擬公司經營比賽,要求學生在比賽中進行知識的鞏固,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
3.開展教學實踐改革
在進行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時,需要不斷實現教學實踐改革,實現理論知識與實務操作有效結合的目標。以社會基礎行業建設為例,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建立仿真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了解行業的發展,以及我國企業發展之間的矛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針對真實的各類專業的實際情況,通過收集其真實的行業問題,讓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時,可以思考到后期實踐時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創新創業知識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的職業發展。
4.實現多角度的知識體驗
從學科的角度來說,在進行企業管理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時需要注重學生知識體驗,保證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可以了解企業管理知識中所包含的創業創業知識,以及對所學到的內容進行實際運用。企業管理教學改革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進行有效的引導,實現學生知識體驗的豐富。在課程教學中,需要應用多種方式進行知識的展現。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企業管理的了解,了解在生活中企業管理的應用,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企業管理知識的學習中融入自身的想法,感受企業管理所帶來的的便利。
四、結語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技工院校需要以培養綜合型人才為目標,積極為國家培養人才。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探討不同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另外,教師需要布置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任務,進行校企合作,保證學生的能力提高。在具體的教學中,需要不斷的優化課程體系,對學生的綜合發展進行合理規劃、構建專業師資隊伍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四方面入手,實現專業建設與行業深度結合,為實現相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許遠.技工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9(03).
[2]曾未然.技工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思路[J].職業.2018(11).
[3]曹永紅.唐國光.芻議智能時代下校企合作方式創新[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35).
[4]胡潔.淺談技工院校信息化教學的應用[J].農家參謀.2018(24).
[5]房建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技工院校的傳播及其影響力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
作者簡介:楊依;1993年1月;女;廣州;漢;本科;助理講師;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