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雕,為我國最古老的一種雕刻品種,即由玉石通過加工雕琢成為精美的工藝品。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工藝師來說,在制作期間,需以玉料的天然顏色、自然形狀為依據,在精心設計、反復琢磨的基礎上,才能使玉石雕制成為精美的工藝品。并且,從歷史層面分析,玉雕屬于傳統美術的范疇,因此玉雕與傳統工藝美術之間存在密切相關性。本文以玉雕的藝術價值為切入點,進一步分析玉雕在傳統工藝美術中的內涵,并對玉雕藝術的文化屬性進行分析,希望以此對玉雕藝術的傳承及發展能夠提出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玉雕;傳統工藝美術;藝術價值;內涵;文化屬性
基于考古界層面分析,認為在公元前五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時期,我國便出現了玉璜、玉珠等玉器,屬于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而玉雕,則是在玉文化不斷演變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藝術審美形態,且玉雕為我國獨有的一種技藝,發展歷史悠久,時代特點鮮明,朝代不同,玉雕的造型與特色也有所不同。從傳統工藝美術層面來看,玉雕展現了我國古人獨特的審美意識,且具有精神美的象征,在不同朝代還具有等級與身份的象征等[1]。由此可見,為了了解玉雕和傳統工藝美術之間的關聯性,本文圍繞“傳統工藝美術與玉雕”進行分析研究具備一定的價值意義。
1.玉雕的藝術價值分析
玉雕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其一,為原材料價值;其二,為文化價值。具體藝術價值如下:
1.1原材料價值
對于玉石來說,存在稀有性的鮮明特點,年代越久遠,其稀有性特點越鮮明,且其價值很難被其他工藝物件所取代[2]。與此同時,以質量特性為依據,可對玉石的價值進行區分。當然,玉雕作品不同,創作者采取的玉雕技藝也有所不同,通過玉雕技藝,能夠了解創作者在其中滲透的個人情感,也能夠判斷出創作者的玉雕技藝水平。顯然,玉雕技藝水平越高,玉雕的價值則也顯著。所以,在分析玉雕的藝術價值過程中,不但需對玉石自身的質量價值加以考量,還有必要對創作者在玉雕方面的技法價值進行充分考量。
從玉雕作品創作角度考慮,在選擇玉石材料過程中,需確保玉石材料的品質達標,這樣才能使玉雕藝術價值的呈現效果得到有效保證。通常條件下,在玉雕原材料選取期間,需對玉石的外觀顏色、質地進行充分考慮,選取質量優良的原材料進行玉雕作品的制作,從而使藝術效果的完美呈現得到有效保證。當然,需注意的是,基于玉石挑選期間,并非只是對顏色明亮、無任何缺陷的玉石進行挑選,處于自然狀態條件下的玉石,或多或少會呈現一些缺陷,因此要找到完美無缺的玉石實際上是一件難度非常高的任務。與此同時,在挑選玉材料期間,需和玉雕作品的主題充分結合起來,選取優質的玉材料,在轉化與材料缺陷部門的基礎上,將玉材料具備的缺陷有創意地設計,并以獨特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使玉石存在的缺陷得到有效掩蓋[3]。除此之外,在玉雕作品設計過程中,需以玉的種類為依據,選擇不同的顏色,比如:如果玉雕作品需顯示出乳白色的色調,則需選擇白玉;如果需顯示出青綠、灰綠等色調,則需選擇青玉;如果需顯示出黑白混合的色調,則需選擇黑玉。因不同的于是,其材料顏色存在差異,所以其運用的意義也存在差異。總而言之,對于玉石雕刻創作者來說,在設計過程中,需結合自身的表達意圖、藝術價值的傳遞要素等,合理選擇玉石原材料。
1.2文化價值
在玉雕作品創作過程中,不但需要對玉石自身的材質進行考慮,而且還需要對玉雕作品的藝術價值進行考慮。基于玉雕藝術發展層面分析,基于整體體系當中,派別較多,派別不同,在雕刻技術方面也存在較大程度的差異,且各自的特點非常鮮明。要想對不同派別的優劣勢進行平判斷,是一件難度非常大的事情,因此在藝術審美過程中通常只能對某一件玉雕作品體現的風格進行分析判斷[4-5]。然而,基于流派內部層面分析,則可進行技法的對比,這主要是因為玉雕作品是否生動、是否形象,和雕刻者的雕刻技法水平密切相關。在雕刻風格鮮明的條件下,才能夠使玉雕作品的藝術價值得到有效提升。
對于玉雕作品來說,其藝術價值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玉石材料、雕刻技法,同時還包括玉雕作品傳達出來的內涵、文化等。因此,玉雕作品具有鮮明的文化價值屬性。基于創作期間,玉雕作品的主題對成品水平的體現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所以,對于玉雕藝術家而言,對玉雕作品的主題進行確定,是一大挑戰性問題。在玉雕藝術家將創作主題確定下來之后,通常傳達的內涵體現在兩大方面:其一,為傳統文化內涵;其二,精神世界的表達內涵。其中,一些玉雕作品將傳統文化作為主題出,進而通過玉雕作品創作,將傳統文化精神思想表現出來,包括“天人合一”思想、“自然和諧”思想、“君子端方”思想等。在精神世界內涵表達方面,包括了“祝福”、“花開富貴”等,以金蟾為形象的玉雕作品,主要表達的是“財源廣進”的含義。總而言之,玉雕作品的文化價值尤為鮮明,不同的玉雕作品展現出不同的文化屬性及價值,在審美層面需對其文化價值進行深入剖析,這樣才能夠使玉雕的審美藝術得到有效升華。
2.玉雕在傳統工藝美術中的內涵分析
我國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從傳統工藝美術層面來看,玉雕藝術的傳統內涵體現在多個方面,具體如下:
2.1展現了中國人民獨特的審美意識
玉石的美感,源于大自然,取之大自然,其內涵美是其他寶石無法取代的,其外表并不華麗耀眼,但具有深邃端莊的特點,從古至今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在玉雕作品當中,玉材為重要的基礎之一,合理取材,然后由玉雕創作者展現高超的玉雕技術工藝,所創作出來的玉雕作品才能夠將其審美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值得注意的是,從我國玉石文化的發展歷程來看,期間可以將我國古人獨特的審美特征如實地反映出來[6]。我國古人向往“天人合一”的修為境界,而玉雕藝術則為人和自然完美結合的產物,通過明暗線條的結合,凹凸曲線的衍生、粗細線條的細致配合,可將玉雕作品的審美價值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比如,一些玉雕作品展現了和諧統一的美好意境,這與中國人么獨特的審美意識密不可分。
2.2展現了精神層面的美感
基于新石器時代視角分析,玉器的使用功能逐漸被改變,不僅作為生產工具,而且在社會功能上能夠充分體現出來,可象征人們在精神層面的追求。以專家考古數據發現,我國中西部為玉器興起最早的地區,在該地區發現的玉器的器型較多,且圖案豐富[7]。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玉器存在禮儀層面的內涵。發展至文明時代,玉的精神內涵產生了很大程度的變革,將玉本身被人們賦予的巫術性質逐漸淡化,使倫理與禮儀的屬性逐漸增強,從而使玉與美德緊密聯系起來。
年代不同,人們對吉祥圖案、形象的偏好也有所不同,將玉雕賦予上精神文明的屬性,反映了各時期人們對美好前景、幸福生活的向往。對于玉雕創作者來說,在玉雕器物設計過程中,會使用到一些具有特殊含義的形象及圖案,采取象征、諧音、比喻等表現手法,將創作者自身對生活美好的憧憬表達出來,進一步使玉雕作品吉祥美好的精神內涵充分展現出來。
2.3象征著等級與身份
從古代玉器層面分析,其具有政治價值屬性,作為社會等級制度的達標之一,雖在大自然取材,但是通過不同工藝加工處理之后,玉器會有不同的用途,且使用者也有所不同,可象征等級與身份。等級不同,所使用的玉器的規格也有所不同。從中可知,玉器在我國封建社會當中,屬于“禮制”的重要部分。而在我國傳統社會不斷發展變革過程中,玉器的功能也產生了不斷的改變,使得在婚約、誓約、禮贈、軍事事務等方面,均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從而使玉雕藝術物件的政治文化色彩充分體現出來。
3.玉雕藝術的文化屬性分析
如前所述,對玉雕的藝術價值及在傳統工藝美術當中的內涵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玉雕藝術來說,其還具備鮮明的文化屬性,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3.1時代文化內涵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對于玉雕藝術來說,其時代文化屬性內涵鮮明。基于玉雕設計及創作期間,可從多個維度將其時代意義展現出來,包括了:其一,古代哲學思想;其二,現代文化思想;其三,科技成果等,并且這些時代意義均可以當做玉雕創作的主題,為玉雕創作提供正確的思路。從傳統工藝美術層面分析,要想使玉雕藝術的時代文化內涵有效體現出來,則需重視傳統文化在玉雕藝術設計作品中的體現,比如借鑒“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故事主題進行玉雕作品設計,傳達中秋節等節日,表現不屈的精神等。當然,從現代層面出發,在玉雕藝術作品設計過程中,還需融合科技成果、哲學思想,從而與現代人的思想發生碰撞,使其時代文化內涵有效傳達出來。
3.2藝術文化內涵
對于藝術文化來說,可通過圖像將現實反映出來,且表達出來的具象化物件和現實當中存在的物件相比,其社會意識形態更加鮮明。對于雕塑、繪畫、建筑、舞蹈、戲劇等,均屬于藝術的范疇[8-9]。而玉雕藝術也具備鮮明的藝術文化內涵,比如在玉雕藝術當中,無論是深度浮雕,還是圓形浮雕,均需應用到形式美。并且,玉雕藝術的形式美主要體現在對稱、平衡、和諧、統一、多樣等方面,在充分利用這些形式美的條件下,才能使玉雕作品的藝術文化內涵有效體現出來,使鑒賞者通過鑒賞了解創作者表達的意圖,從而在藝術文化層面產生共鳴。
3.3精神文化內涵
玉雕藝術具有精神文化內涵的屬性,因此基于玉雕藝術創作過程中,需將精神文化思想滲透其中,讓玉雕作品成為創作者的一種精神表達“突破口”。比如,我國古人喜歡玉并非欲望所致,而是一種精神情調的追求,在玉的身上富有一種天然的中華民族的精神,即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財富。通過玉雕藝術作品,可展現高尚品格、美好愿望、完美形象、自身良好情緒及情操等精神屬性,還代表人們追求和平的愿望。由此可見,在玉雕藝術鑒賞中,了解玉雕作品的精神文化內涵非常關鍵。
4.結語
從歷史遺傳類型層面分析,玉雕具有傳統美術的屬性,玉雕作品的原材料價值及文化價值鮮明。與此同時,從傳統工藝美術層面來看,玉雕作品展現了中國人民獨特的審美意識,展現了精神層面的美感,還象征著等級與身份。慈愛,玉雕具有時代、藝術、精神三大層面的文化內涵。對于現代玉雕創作者來說,需了解我國古代玉雕文化,通過傳承、創新手法,使玉雕文化在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界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麗.當代玉雕審美趣向芻論[J].上海工藝美術,2021(02):57-59.
[2]翟景春.論南陽玉雕在中國玉雕行業內的現狀[J].天工,2021(01):120-121.
[3]侯曉鋒.淺談玉雕藝術的文化內涵[J].中國民族博覽,2020(24):188-190.
[4]張建忠.商周青銅器及錯金工藝在現代玉雕中的應用[J].天工,2020(06):114-115.
[5]羅理婷,袁玉冰.線上與線下:玉雕手工藝課程教學探究[J].大眾文藝,2020(20):193-194.
[6]梁文思.借鑒中國花鳥畫教學方式 提升玉雕工藝美術創作課程的創新性——評《花鳥畫教學》[J].高教探索,2020(01):2.
[7]周南.構架工藝美術專業教育體系的思考[J].上海工藝美術,2019(03):58-60.
[8]任心悅. 提升文化自信 弘揚傳統工藝[N]. 中國黃金報,2018-03-20(004).
[9]高漢成,張榮紅,明承林,孫仲鳴.基于傳承與創新的現代玉雕藝術表現探討[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18,20(01):72-77.
作者簡介:邵軍 ?(1971.10),男,漢,河北唐山,本科,工藝美術師,玉雕設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