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瑛
摘 ?要:為了優化小學語文教師的肢體語言,本人對不同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觀察,發現教師與學生通過肢體語言進行互動能夠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教師關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下面本人就與各位語文教師一同探討一下優化肢體語言的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肢體語言
語文教師的肢體語言對教學的效果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身體語言包括姿勢、手勢以及眼神等等,它們能夠給學生傳遞信息,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的肢體語言能夠表達出對學生的態度、希望以及要求等情感,在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適當地通過肢體語言來輔助教學,并優化自己的肢體語言,增強教學的效果。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肢體語言開展教學的研究原因
傳統教學朗讀指導過于單一,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在朗讀中能加上肢體語言,就能使朗讀更加直接、更加生動形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能讓孩子對朗讀產生更大的興趣。肢體語言,它以靈活多變的表情、動作、體姿為朗讀潤色,讓朗讀更加精彩。如何利用肢體語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成為我們首要研究的任務。朗讀指導拘于形式,方法單調、學生朗讀有口無心,朗讀目的不明確,朗讀成了課堂教學的一種點綴。
二、了解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來優化肢體語言
語文教師要從所轄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對各個學生的心理、年齡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進行分析,設計適合學生的肢體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對于小學低段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年齡較小,剛剛從學前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在學習習慣方面還有養成的空間,所以語文教師要分析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以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語文教師所設計的肢體語言要簡單有趣,讓處在這個階段的學生能夠立刻分辨,教師的肢體語言還要保持一致,一個意思使用一種肢體語言進行概括,避免多種肢體語言干擾了學生的反應思路,讓學生不知所措,所以語文教師的肢體語言可以具有重復性,讓學生能夠明確自己的用意。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目光的提示與學生進行互動,肢體語言的使用可以同其他教學方式相結合,讓教師的肢體語言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對于小學高段學生來說,他們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對情感的表現和接受能力都有所提高,這時語文教師可以讓自己的肢體語言更加豐富化。
三、對眼神運用的優化方法
語文教師要熟練地運用各種眼神來表達自己的用意,語文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增多,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也逐漸提高。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語文教師可以表現出提醒的眼神、贊許的目光以及各種教學暗示來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小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會出現溜號、搞小動作等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情況,這時語文教師如果點名道姓地批評學生可能在當時有所改善,但是長時間會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也會影響課堂的授課時間,那么語文教師可以改變自己的授課節奏,或者短暫地盯著這位學生,這樣其他學生的目光也會模仿教師的行為,在全班學生和教師的壓力之下,這個犯錯誤的學生能夠拉回自己的視線,繼續專心聽課。
四、對動作語言的優化方法
語文教師要豐富自己的肢體語言,不僅可以優化自己的肢體動作,還要通過肢體語言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比如,撫摸就是一種有效的肢體表達,可以表現出鼓勵、肯定以及安慰的情感,語文教師可以用單手輕輕地拍拍學生的肩膀,或者撫摸學生的頭,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發自內心地對自己進行肯定、欣賞,當學生遇到自己不會回答的問題時,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安慰學生,當學生遇到學習的困難時,教師可以進行鼓勵,增強學生的信心。點頭的方式也能夠傳遞教師的贊許、喜悅之情,點頭是一種最直觀的肯定方法,當學生在課堂上有精彩表現的時候,語文教師要用這種直觀的方式來肯定學生,那么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自信心就會更強。語文課堂當中會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語文教師的不同手勢要運用恰當,不要喧賓奪主,肢體語言只是輔助的教學手段,所以語文教師要進行合理的設計。
五、利用肢體語言開展朗讀教學,提高語言文學藝術修養
比如在朗讀詩歌《示兒》的時候,教師讓學生認真品讀、朗讀這首詩,然后談談自己對這首詩的認識。這就是一種鑒賞能力的開發和培養。有一名學生認為,陸游在這首詩中含有一定的傷感情緒,但更多的可能是遺憾以及憤恨。因為陸游臨死之前囑咐兒子必須做這件事,哪怕祭拜墳墓的時候也要告訴他中原已經統一了,朝廷已經收復失地了,這是一種偉大的家國情懷。所以,陸游應該不是從怎樣舍不得離開孩子們,舍不得告別家人們的角度來寫這首詩,而是真正因為自己見不到國家的統一而感到遺憾,因為遺憾和憤恨而不甘心,甚至要臨終囑托自己的兒子,“北定中原”之后一定要告訴他好消息。還有的學生在朗讀這首詩歌后認為,陸游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在那個年代,很多人的生活都不幸福,肯定有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但陸游并沒有在意這些,而是顧及國家的安定,而是對敵人滿懷仇恨。這說明陸游的思想覺悟更高,不像普通人那樣只顧自己而是心懷天下。這也正是因為教師豐富的肢體語言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了這篇文章,在朗讀中有了深刻的體會,才能在鑒賞這首詩的時候有更深刻的思想認識,不是浮于詩歌內容的表面。
六、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眼神示意、肢體語言的表達都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和信任,語文教師要重視對自己肢體語言的優化,利用各種機會與學生進行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師要繼續探索和運用肢體語言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為小學生營造動態感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
【本文系博羅縣“利用肢體語言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9lkt123)】
參考文獻:
[1]李耀堂.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
[2]汪娟.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朗讀能力退化現象的研究與分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