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陽陽
摘要:多元、多樣的多媒體為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變革,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都得到了明顯的拓展。在小學語文教學環節,越來越多的多媒體設備映入眼簾,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拓展學習資源、開展教學活動,進而取得積極的教學成果。本文基于多媒體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的巨大優勢,融合筆者的教學經驗,探討了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方式與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應用
作為小學階段最基礎的學科,在小學生整體學習生涯當中,語文的影響都是極其深遠的。怎樣讓語文教學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讓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動機與欲望,在情感上和心靈上與學生產生共鳴呢?這就需要教師將多媒體技術合理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階段。
一、借助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缺乏足夠的自控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熱情是他們參與一切學習活動的動機,一旦學生缺乏足夠的學習熱情,后續語文教學的開展就會受到明顯限制,整體教學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環節,需要教師明確教學的主要任務,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帶來的巨大優勢,教師不必拘泥于教材中單純枯燥的文字講解,可以從內容上、形式上進行拓展,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
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時,教材上的文本對學生的吸引力有限,于是我就借助多媒體設備提前做好了設計。我搜集了一些圓明園還沒有被毀滅之前的影像資料,還尋找了一些圓明園的復原圖像,在課堂上用大屏幕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調動多重感官,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上感知圓明園的富麗堂皇。這樣的形式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學生也圍繞著圓明園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在了解到圓明園已經被毀滅后,更是感到十分惋惜,這與本節課的教學主題十分契合。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前提下,開展后續教學環節就變得十分順暢,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端正,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運用多媒體創設語文教學情境
新鮮、鮮明、多變的事物更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存在著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容易發生偏移的問題。在小學低年級,在課堂上學生往往無法穩定自身的學習狀態,參與學習活動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態度無法得到保障。為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穩定學習情緒,讓學生參與到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中,發揮出多媒體技術帶來的巨大優勢。
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烏鴉喝水》時,課堂上我并沒有像傳統的教學形式一樣,讓學生去閱讀課文內容,而是將制作好的動畫片播放給學生。在藍藍的天空下有一只自由自在的烏鴉,它一會兒停留在樹枝上,一會兒翱翔在天空中。但炎熱的天氣很快讓烏鴉感到口干舌燥,四處尋找之后烏鴉發現了一個裝有半瓶水的瓶子,但無論它怎么嘗試,總是沒辦法喝到瓶底的水……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主動閱讀課文內容,通過閱讀來尋找想要的答案。借助多媒體的巨大優勢,讓學生在一個個情境中學習與感受語文知識,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為后續教學開展打好基礎。
三、利用多媒體保障學習高效開展
基于小學生的年齡限制,自身生活經驗和認知的缺失,在閱讀文本時也很難做到深入理解,無法掌握課文中蘊含的寫作手法與技巧,阻礙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站在更深入的角度上感知文章內容,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如,在小學五年級《人物描寫一組》的學習環節,主要涉及了動作、外貌、形象、神態等具體的描寫方法,以及相對應的修辭手法。在教學開展之前,我先通過多媒體制作了一段視頻:一個人背對著鏡頭漸漸遠去。組織學生觀察視頻,讓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具體的特征,并嘗試進行寫作,通過這樣的形式實現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通過多媒體開展語文互動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發現,部分教師對多媒體的理解有偏差,認為簡單的播放視頻和課件就是多媒體教學,而忽視了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教師在教學之前應當深入閱讀與理解教材內容,合理設計與選擇適合學生與教學目標的教學課件。課堂上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表現,提出一些對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與思考,在課堂上參與討論活動。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一些有趣的小游戲,例如讓學生通過回答一個個問題的形式來闖關、拼圖等等,與學生透過游戲進行互動,在互動的同時也讓學生完成了一定訓練,鞏固了課堂上掌握的語文知識。多媒體的合理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師生的課堂互動,在交流與互動中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結語:
語文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將多媒體技術融入教學環節。借助多媒體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與學生開展深入互動,逐漸培養學生多元能力與素養。多媒體教學優勢得以體現,在實現小學語文基礎教學目標的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推動學生的后續學習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翹楚.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4:198.
[2]沈寧.多媒體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