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婭微
摘要:目的:分析“七化”特色管理模式應用于中醫骨傷科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中醫骨傷科收治的12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管理模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應用護理滿意度問卷表調查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 結果:觀察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骨傷科患者給予“七化”特色管理模式進行干預可緩解患者癥狀,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七化”特色管理模式;中醫骨傷科;應用價值
“七化”特色管理模式強調管理組織化、目標化、流程化、評估規范化、教育全程化、記錄標準化、心理支持個性化,通過這七個管理方法改善病區環境,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進而提升醫院及科室效益[1]。本研究旨在探析在臨床護理管理中應用“七化”法的臨床效果?,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中醫骨傷科收治的12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管理模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七化”特色管理模式應用在中醫骨傷科前(2020年5月~2020年9月)作為對照組和應用后(2020年10月~2021年 2月)作為觀察組。觀察組男32例,女30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59.37 ±8.62)歲。對照組男33例,女29例;年齡18~63歲,平均年齡(60.01±7.8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我院倫理會批準同意。納入標準: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由嚴重外傷引起機體器官器質性病變者;肝腎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女性;精神疾患;拒絕參加實驗調查。所有患者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七化”特色管理模式管理:(1)管理目標化。成立中醫骨傷科管理小組,由6名成員構成,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負責組織培訓;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制訂針對性的護理方案。(2)管理制度化。醫護達成共識,建立科學科室考核評估體系,制定多元化、個性化的考核方案;制度化管理的本質是以科學的制度規范作為組織協作的一種管理機制,對不同崗位的權力和責任都有明確劃分,并以此確立一個井然有序的指揮系統。(3)管理流程化。以流程為導向,用流程來設計科室管理框架,通過業務流程的不停精簡精華,使科室一直擁有活力;科室的整個流程是一個整體,各人員相互聯系,協同合作,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務。(4)評估規范化。評估工具統一采用打分表法,規范評估時間、次數,患者就診體驗,滿意程度,突發情況處理等。(5)教育全程化。入院后,護士給患者進行骨傷知識科普,張貼科普宣教材料,并一對一向患者介紹相關知識;如需手術者,術前指導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重點講解術后狀況等內容,密切觀察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并予以處置。(6)管理記錄標準化。內容標準化包括評估內容、措施效果、患者反應、并發癥及處理、教育等;時間標準化,詳細記錄護理措施的實施時間、觀察時間、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時間等。(7)心理支持個性化。充分理解患者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向患者普及相關知識消除焦慮情緒;向患者詳細講解疼痛管理知識,提供科學有效兼具個性化方案,提高患者的信心;術后疼痛癥狀明顯者,鼓勵護理對象及時準確充分地表達感受和需求;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認知水平,鼓勵其參與方案的制訂與落實過程,引導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支持,可通過心理支持、配合談話、提供符合患者喜好的影視節目等幫助患者降低注意力。
1.3 觀察指標
利用調查表調查兩組護理滿意度,分為三個等級:滿意(80~100分)、一般滿意(60~80分)以及不滿意(<60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總滿意度為88.71(55/62)%,對照組總滿意度為69.35%(43/6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007,P<0.05。
3討論
中醫骨傷科是臨床醫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脫位的一門科學,以傳統中醫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結合現代醫學,研究人體骨折和關節脫位以及有關損傷的一門科學。近些年來,我國醫學技術顯著提高,各類骨科新理論和相關護理技術在臨床上結合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以護士為主導的“七化”特色管理模式對促進患者疾病轉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結果指出,觀察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能夠看出,“七化”特色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中醫骨傷科病患滿意度,增進醫患關系,加快患者康復速度,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路波,楚朵朵.循證護理在骨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1):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