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峰

摘? 要:《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為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指明了方向,也對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結合創新型人才的素質特征模型,文章對俄羅斯圣光機大學和挪威科技大學的產教融合實踐進行了比較分析。針對創新型人才素質特征的維度構成,分離出相應的支撐活動。在此基礎上提出,產教融合下創新型人才培養應注重以需求為導向明確培養目標,以學生為中心完善課程設計,以共贏為基礎推進協同育人,以項目為依托強化實踐教學。
關鍵詞:合作教育;創新型人才;素質特征;維度構成;支撐活動
中圖分類號:C96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7-0030-04
Abstract: "China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2035"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Combined with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 model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between ITMO University and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dimension composition of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alents,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activities are separated. On this basi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demand-oriented, 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 student-centered and perfect curriculum design, promot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win-win, and strengthen practical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projects.
Keywords: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novative talents;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dimension composition; supporting activity
產教融合是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養高質量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1]。眾多高校對產教融合展開了積極的探索[2-3],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5],但從我國高等教育整體層面上看,“供給側和需求側不適應”仍然是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面臨的突出問題。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強調“加強創新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探索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鏈條、網絡化、開放式協同創新聯盟”。這為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指明了方向,也對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俄羅斯圣光機大學和挪威科技大學對產教融合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實踐,為我國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可行的經驗借鑒。結合創新型人才的素質特征模型,本文對俄羅斯圣光機大學和挪威科技大學的產教融合實踐進行了比較分析,并為國內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俄羅斯圣光機大學和挪威科技大學的產教融合實踐
(一)圣光機大學的產教融合實踐
圣光機大學(英文縮寫:ITMO University)位于俄羅斯圣彼得堡,全稱是圣彼得堡國家信息技術、機械學與光學研究型大學,這所大學在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與控制、光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圣光機大學注重以滿足學生偏好和市場需求為導向設置模塊化的教學課程。通過模塊化的課程設置,圣光機大學讓學生在一系列短期模塊課程的學習中獲得了特定能力。同時,圣光機大學也注重讓學生在項目實踐中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計算科學專業為例,圣光機大學注重勞動力市場對信息和通信技術人員的新需求,通過模塊化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工程能力和文化素養,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各種體系的計算機系統和各種編程技術,促進創造力和情商的發展。圣光機大學計算科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涵蓋三個方面的能力:語言溝通、專業倫理等方面的能力;數學、自然科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科學知識;科學研究和團隊組織等方面的能力[6]。圣光機大學計算科學專業對課程大綱和實踐安排進行科學設定,同時,考慮到入學新生多樣化的學科背景,在開學后引入計算機算法學和超級計算等選修課程模塊。此外,圣光機大學計算科學專業教育實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讓學生參加科研項目。研究領域與團隊項目密切相關,這種參與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相關領域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技能管理、時間管理、資源分配和團隊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6]。
圣光機大學的學生在大學學習開始時就要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大多數學生都有參加項目的意愿,很多學生在參與合作教育的企業中尋找工作,這些學生試圖尋找一個實現自我的空間。學校也積極為學生創造條件,使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有機會參與各種項目實踐,從而獲得最佳的教育。圣光機大學注重讓學生在與特定的合作伙伴企業的緊密合作中獲得卓越的專業能力。學生可以用多達兩年的時間在企業實習。同時,合作伙伴企業有償地吸引學生參加科研項目。在產教融合的過程中,學生參與高科技企業的研發項目,提升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合作企業也有機會選擇那些最有動力的學生,并將所選擇的學生分配到企業的特定項目中。學生的教育活動與項目開發之間的這種結合為企業準備了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這些學生參與全球勞動力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做好了準備[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