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摘要:當前,校企合作作為學校在培養人才中與企業開展合作的一項具體活動,是溝通企業與學校、理論與實踐、培養與成材之間的橋梁,是一條實現校企雙贏的捷徑。校企合作不僅關系到教育、學校的發展,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校企合作已然成為職業院校培養各類高技能人才行之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校企合作;合作教育;工學交替
校企合作是指職業院校與企業、行業等機構合作,充分利用學校與企業、行業的教育資源,采用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的方式,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培養社會所需技能型人才的辦學模式,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學校運行機制。它通過課堂教學與企業實際、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專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有機結合,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未來勞動者的素質,使職業院校的畢業學生達到零距離上崗的要求。
2010年1月《江蘇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養高技人才工作實施意見》指出,“ 工學交替培養模式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專業特點和企業生產需要有計劃地分段安排學生到企業去實習,可以在一年級,也可以在二年級,可以一次性,也可以多次,甚至在企業有特殊需要時,學校可臨時調整教學計劃,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解決燃眉之急,真正做到校企互動,合作雙贏” 。
江蘇省揚州技師學院近年來不斷擴大校企合作數量,提高校企合作的層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雖然學院下了大力氣,訂單培養、頂崗實習、互為基地等等都在搞,但總體感覺一方面比較艱難:由于校企合作大多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學校為求生存、求發展而主動向企業界尋求合作,由于沒有像德國雙元制那樣的法律環境條件,主動尋求與學校合作辦學的企業很少;多數企業給予學校的資助,亦僅僅停留在設立獎學金、提供實習基地、安排學生實習等方面;在產學研合作中,由于校企雙方認識或工作上的問題,產、學、研之間存在脫節,整體效果欠佳。另一方面又矛盾重重:一是近年來揚州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出現招工難、用工荒,學校培養的全日制學生要幾年之后才能畢業上崗,而企業急需用工。二是目前企業最缺少的是一線操作工,大部分工種只需要簡單培訓就能上崗,而學校的學生畢業后拿的是高級工、技師證書和大專、本科文憑,不愿意去干一線的操作工。三是目前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怕吃苦,而企業一線工作比較辛苦。四是學校的資金有限,即使投入幾百萬、上千萬元建設仿真工廠,由于生產工藝的改進、生產設備的更新,學校沒有足夠的財力和人力保證實訓條件跟上企業技術更新的速度。
基于上述情況,為使學院的校企合作取得新的突破,學院領導多次對揚州一區三園的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同時邀請園區領導和企業負責人來學院參觀考察,并將校企合作納入各系部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年度考核目標,強勢推進校企合作。2011年與廣菱電子、中集通華、楊杰電子、濰柴動力、可瑞爾等企業進行了集中簽約。開設“冠名班”30個。為探索新型校企合作之路, 2012年初,經過多次篩選、洽談、磋商,該院選擇揚州廣菱電子有限公司開展了工學交替試點。學院領導和相關中層干部四次到試點企業去,深入車間,訪談學生、企業職工及領導,探討試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征求大家對工學交替的意見。通過近一年的實踐,學院與廣菱電子的合作結出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在2012年12月召開的工學交替調研座談會上,廣菱電子領導對學院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在企業的表現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參加工學交替的學生也對學院工學交替的安排表示熱烈的歡迎,至此,一個深層次、緊密型、不間斷的工學交替模式初步形成。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學院出臺了“關于工學交替的實施意見”,在全院全面推開。
工學交替,即學生在校期間,學院有計劃、分階段地安排學生到目標企業進行輪崗實習、技能見習和頂崗實習。其主要目的是:
輪崗實習 → 勵志鍛煉、熟悉和適應企業生產和生活,學會做人、做事;
技能見習 → 實踐鍛煉,貼近實際快速提高專業技能;
頂崗實習 → 認可企業,做企業準員工,就好業。
該院工學交替的做法同美國的“合作教育”類似,即選好目標企業后,根據企業的崗位要要求,系部將某個專業的學生分成數組,輪流安排到企業進行工學交替(在初級崗位上頂崗工作或在高級崗位上實習),一組學生工學交替結束后,另一組即替補上一組的位置,從而保證企業相應的崗位上始終有人干活。學校根據各個專業的情況利用業余時間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給學生上課(主要是晚上,一周3次,1次2課時)。一般在初級崗位上頂崗工作時間為2—3個月左右,在高級崗位上實習時間為0.5—1個月。工學交替期間,學生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
工學交替的實施流程為:考察目標企業并與企業洽談合作意向(系部或職能部門)→確定工學交替合作企業(協調指導委員會)→簽訂合作協議(系部或協調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制定具體實施計劃(系部)→實施計劃備批(協調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實施計劃抄送各職能部門協同相關工作(協調指導委員會辦公室)→方案實施(包括學生后續管理)(系部)→學生及教師考評(協調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系部)。
該院工學交替的做法通過為企業提供不間斷的勞動密集型崗位上的用工服務——企業有活可干,解決企業階段性用工難題;作為回報,企業為學校提供高級崗位(技術型、知識型),讓學生有技能可學,從而校企雙方實現“雙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職業教育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
[2]《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
[3]《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研究》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