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紅
摘? 要:文章主要介紹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順利開展全面在線教學活動,作者所在學校各部門創新舉措,協同工作,有效保障了教學質量;同時作者總結了成功的原因,反思了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建議,對于在線教學大規模應用推廣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在線教學;協同課程資源;教學監管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7-0051-04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innovative measures and collaborative work of various departments in the author's college to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online teaching activitie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suggestions. This resear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large-scal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online teaching.
Keywords: online teaching; coordination course resources; teaching regulators
一、大規模在線教學背景
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為阻止疫情向校園蔓延,杜絕影響師生安全的可能,據4月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數據[1],包括中國在內全球有128個國家和地區停止上課,67個國家和地區局部停課,15.9億學生深受影響,人數約占全球總學生數一半。疫情期間,中國教育部發起“停課不停學“的倡議,要求各高校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和網絡學習空間,統籌國家、省、校各級優質在線課程資源,積極開展全面在線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家停課不停學,有效推進疫情期間的學校教育,確保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
二、開展在線教學協同創新實踐必要性
為了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倡議,各高校紛紛全面實施在線教學活動。但由于全面應用在線教學尚屬首次,各高校都遇到了不少問題。首先是在線教學的管理問題。以作者所在學校為例,關于在線教學的相關制度尚屬空白區,大規模在線教學的開展與監管無例可循;其次是在線教學的實施問題。傳統教學,大部分課程都在教室或實訓室里進行,沒有或者只開展了少量的線上教學活動。因此,可供在線教學的課程資源有限。大多數教師都屬于生手,摸著石頭過河,從頭開始學習各類教學平臺的使用以及線上教學的方法技巧,摸索線上教學的組織和實施,完全沒有成熟的全面在線教學模式和經驗可供參考。教材一般都是開學返校后發放,故疫情期間學生身邊沒有相應的課程教材可供使用。此外,還存在在線教學的硬件條件制約問題。有的學生身邊沒有電腦,只有手機或平板等移動端可供使用;有的學生家里沒有安裝網絡,只能靠手機流量來完成線上學習;有的教師家里電腦或網絡硬件條件不好,會影響線上教學活動流暢度。為了有效全面開展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線上教學質量,作者所在學校發動全校各部門,一切以在線教學為中心,全面開展在線教學協同創新實踐。
三、應對措施
(一)成立專班,在線教學制度得到保障與支撐
為做好疫情期間的防控和在線教學管理工作,學校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并組織各級部門認真學習《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等一系列上級指導文件和各類視頻會議精神。同時學校集中優勢力量,從各部門抽調骨干成員,組成了疫情防控教學工作專班。學校依次制定了《關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在線教學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的檢查與指導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課程考核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和管理辦法,從制度層面為線上教學的實施與管理、課程資源建設、教學質量監控、課程考核等制定了實施辦法,并提出了細致的要求,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全面在線教學順利開展。
(二)搭建平臺,教學資源建設與引用并進
為了便于盡快開展線上教學活動,保障新學期線上教學平穩有序,學校分別引入了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中國大學MOOC平臺、浙江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平臺、智慧職教等。除搭建平臺,學校還聯系平臺方提供教學資源供師生選用。據統計,“愛課程”平臺提供了近5000余門本科課程和700余門職業教育課程,超星爾雅提供了500余門課程,智慧職教、新道云、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共享平臺等也提供了大量的課程教學資源。此外,學校也鼓勵教師使用現有校本課程資源,并出臺政策和配套資金激勵教師建設優質校本課程在線資源,為線上教學服務。疫情期間,學校出資支持新建了87門校級在線精品開放課程,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建設優質在線課程資源的積極性。截至目前,已經擁有網絡在線開放課程300余門,其中有176門課程已獲得校級及以上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資格認定。
線上教學實施伊始,作者對參與線上教學的所有課程教學方式做了統計,其中利用現有校本在線課程資源+線上教學占比30%;新建校本在線課程資源+線上教學占比28%;引用校外課程資源+線上教學占比26%;參與全程直播互動課程占比16%。統計表明,參與純直播互動的課程門數比較少,利用平臺在線課程資源實現線上+授課模式占主流。因此,課程資源的引入與自主建設并舉,為疫情期間全面實施線上教學活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教學秩序的有序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