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音 郭心毅 肖玲 徐小輝
◆摘? 要:在在線同步教學大規模普及的同時,其教學交互的有效性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針對在線學習環境下教學交互的三種類型及其特征,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識別出在線學習環境下教學交互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并運用于《財務會計實務》課程教學的利潤表部分,設計了在線學習環境下有效教學交互模式。
◆關鍵詞:在線學習;有效教學;教學交互
自2020年初以來,因突發新冠疫情因素,傳統課堂教學受到較大影響。為了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各高校基本都出臺了不同的應對措施。其中,在線同步教學因其實時性、現場感和及時交互成為高校普遍采取的措施。針對在線學習環境下教師與學生交互、學生與學生交互及學生與內容交互等教學交互的三種類型及其特征,本文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識別出在線學習環境下教學交互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并運用于《財務會計實務》課程教學的利潤表部分,力圖構建在線學習環境下有效教學交互模式。
一、在線學習環境下在線同步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許多情況下,教師嘗試在線同步教學時,仍像在傳統課堂上一樣以講授為主,教學交互主要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但由于在線教學中學習環境從學校和教室轉變為家庭或其他場所,導致師生關系發生轉變,由零距離強關系變為遠距離弱關系。學生處于不同的空間環境,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分離,教師對學生的監督有限,學生很容易走神,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習效果欠佳。在線同步教學中的教學交互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實現及時交互,有利于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克服空間分離的缺陷,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在線同步教學大規模普及的同時,其教學交互的有效性便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在線學習環境下教學交互的類型及特征
在線學習環境下,移動終端、網絡等硬件設備的完善和高效運行為有效教學交互提供了可能,教師適時的引導、啟發、監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愉悅感,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多樣性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有效性。穆爾提出遠程教學的三種基本交互包含教師與學生交互、學生與學生交互及學生與內容交互[3]。在線同步教學中,這三種形式交互都存在。
(一)教師與學生交互
師生互動是傳統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交互形式,同樣也是在線同步教學中主要的交互形式。在線同步教學中,教師需要利用有限的同步教學時間講授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解答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總結教學內容的關鍵知識點。在線同步教學中,師生交互的形式比傳統課堂教學更為多樣和靈活。教師提出問題時,可同時看到所有學生在討論區的文字回復;在教師講授的同時,學生也可通過文字在討論區提出問題,教師看到問題后可立即回應。教師便于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疑問也能及時得到解答,有助提升學習參與度。在線同步教學中,師生交互可通過聊天室中文字交流、投票工具、語音工具等實現。
(二)學生與學生交互
在線同步教學中的生生交互可通過主題討論等方式單獨開展,也可在教師線上講授、答疑、總結的同時同步發生。教師應注意觀察生生之間的互動,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適時引導學生的交流主題,避免討論內容過于發散,脫離教學目標。生生之間的交互活動可以弱化空間的距離感,讓學生感受到教學班級和同學的存在,增加存在感。在線同步教學中,生生交互可通過聊天室中文字交流、基于共享白板的實時書寫等實現。
(三)學生與內容交互
使用制作精良的學習資源是實現學生與內容交互最常用的方式。學生與內容的交互主要包括學生基于學習資源對學習內容的分析、理解和內化吸收。在線同步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的限制,學生與內容交互的發生時間和方式主要由教師決定。教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組織學生觀看學習資源,或者讓學生對學習資源進行總結等,但由于在線同步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彼此分離容易走神,通常時間不宜過長。但在在線同步教學課前和課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發放有針對性的、不同難度的學習資源,可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與內容的交互。
三、在線學習環境下教學交互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認知發展心理學認為,在初步了解和理解新知識之后,學習者還需要經歷知識建構(即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經驗相互作用)及知識運用(即新知識與真實情境相互作用)的過程,才能真正掌握知識。而這樣的知識建構及知識運用過程僅僅通過教師的單向傳授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來獲取。
建構主義的認知發展規律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為在線同步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活動應該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5]。具體來講,情境即學生的學習環境;協作強調學生之間基于任務開展的合作學習;會話是指學生之間基于學習內容的討論和交流;意義建構即學生學習活動的目標和結果。在線學習環境下師生分離無法保證教學信息的完整、流暢與連續,極大影響了學生實現知識建構,有效的教學交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學交互”的設計、組織與實施應貫穿在線同步教學的始終。
在線學習環境下教學交互有效性主要受以下四個方面的影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第一,教學目標方面,在明確傳統課程教學目標的意義與不足的基礎上,針對課程的具體特點確定教學交互的內容和時間,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體系的自我建構,有助于促進有效教學交互的發生。第二,教學內容方面,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和個人經驗,提供適合學生需求和感興趣的課程內容設計教學交互,提供形式多樣的學習資源,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進而促進有效教學交互的發生。第三,教學手段方面,教師不僅需要設計問題,還需要營造討論環境、引導并組織討論。學習是一種社會實踐,學習是具有社會性的。學習的發生不僅在個體之間,還在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社會交互中產生。在提供友好的學習環境和平等的學習機會的基礎上,督促學生積極、專注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扎實掌握學習內容;鼓勵學生對所學內容深入思考,提出疑惑,增進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進而促進有效交互的發生。第四,教學評價方面,基于實時的數據分析,教師得到的教學反饋更為及時、準確和全面,對學生的鼓勵和表揚更有針對性,對于有效教學交互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在線學習環境下有效教學交互模式設計
以《財務會計實務》課程利潤表部分的在線同步教學為例,本文研究針對一節課45分鐘的在線同步教學設計了有效教學交互模式。在課前,教師借助重慶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推送學習任務單和學習資源,學生登錄重慶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平臺觀看微課,了解所學內容,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通過后臺進行數據分析,掌握學生預習情況,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教學內容,課上有針對性進行導學。學生經過預習已對利潤表的結構有了基本的了解,在線教學的目標在于對利潤表中“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項目的理解。圍繞這一目標的達成,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交互活動,每次交互不超過3分鐘。
第一次交互:首先,教師給出海爾智家、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幾個上市公司,拋出問題,引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如果讓你選擇其中之一去投資,你會選哪一個?理由是什么。學生在公共聊天室用文字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點評學生的觀點,引導學生提出利潤是衡量一家企業的關鍵因素之一。
第二次交互:在教師給出格力電器2020年的利潤表,結合企業真實利潤表講解利潤表的概念及作用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主學習,運用利潤部分已學知識總結利潤表中“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的具體構成,基于共享白板實時書寫。針對重點內容設計學生與內容的交互。
第三次交互:教師給出同一行業(如家電行業)的兩家企業的利潤表,A企業利潤總額高,營業外收支部分也高;B企業利潤總額低些,但營業利潤占比高。請學生投票選擇去哪家。教師公布投票結果,隨機抽取一位同學,請他上麥發言,說一說理由。設計教師與學生的交互,引導學生分析企業的經營成果及獲利能力,理解營業利潤與利潤總額的區別。
第四次交互:最后,教師請同學們針對本節課的內容,在公共聊天室提出尚存的疑惑,鼓勵其他同學以文字的方式答疑,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加分,教師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總結,實現學生與內容、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交互。
課后,教師根據課堂反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推送難度不同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并進行適當拓展。
五、結論
根據教學團隊在課后針對38位同學進行的在線同步教學交互效果調查顯示,超過90%的學生認為在《財務會計實務》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在線同步教學交互活動設計形式多樣、安排合理,很好地滿足了學習需求,愿意參與到交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良好,特別是對于靦腆的同學,改變了傳統課堂中不愿發言的情況。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與在線同步教學相結合,提高了在線同步教學的質量。同時,幾乎所有學生都認為教學交互活動設計使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升,自主學習和知識綜合應用能力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志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智慧教室教學交互活動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5):82-87.
[2]祝智庭,郭紹青,吳砥等."停課不停學"政策解讀、關鍵問題與應對舉措[J].中國電化教育,2020,399(4):6-12.
[3] Moore,M G. Editorial: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89,3(2):1-7.
[4] Jonassen,D O. Constructivism and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1995,9(2):7-26.
[5]宋佳,馮吉兵,曲克晨.在線教學中師生交互對深度學習的影響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406(11):65-71.
作者簡介
李谷音(1984-),女,重慶云陽人,碩士、講師,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財經管理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財務管理、高等教育學;郭心毅(1977-),女,甘肅秦安人,博士、教授,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智慧健康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管理學、教育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有經費課題“智慧課堂環境下教學交互有效性問題研究”(2019-GX-042);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職業工作過程的專業群模塊化教學模式及實踐應用研究”(201031);重慶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項目“在線學習環境下的教學深度交互研究”(GY200030)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