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外語教育也應調整為適應國家人才培養(yǎng)需求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中。本文以“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為例,闡述如何在聽說課中把中國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教學中,培養(yǎng)立德樹人的品質。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視聽說;外語教學
1引言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把“立德樹人”看成教育的根本任務。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科課程有機結合,既要進行知識傳授,又要進行價值引領,培育出愛國愛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外語教育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大學英語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語言技能,通過四六級考試。還要從我國現階段人才培養(yǎng)實際出發(fā),融入中國智慧,中國的政治文化和精神元素,目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和輸送人才。
大學英語教學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服務國家”的教育方針。大學英語的教學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掌握語言,還要讓學生理解蘊藏在語言背后的文化。在學習中,不僅僅要了解語言思維,也要面對外國的意識形態(tài),文化價值。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需要對這些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價值觀進行過濾和選擇,要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對課程進行設計探索,有效開展思政教育,培養(yǎng)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人才。
2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設計探索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是本科通識課程,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對于如何結合思政教育和語言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以下是該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探索。
2.1原則
視聽說材料體現了思政元素。一個聽力內容,一個聽力思考題,都可以讓學生接受思政教育,將思政元素滲透到聽力練習和口語提升的學習中。教師集體備課過程中,研討聽力原文里面的思政元素。集體討論舍去課文中西方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沖突的認識,避免學生上課產生盲目的認同感,保存能夠培養(yǎng)學生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社會責任的內容。解讀課文中思政教育的元素,慢慢地滲透給學生,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思想覺悟。
2.2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把中國價值體系和中國文化因素等方面作為一部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聽說的語言技能目標是掌握聽力技巧,提升聽力能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不僅用母語而且能夠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從認知與表達兩方面消除學生的“中國文化失語癥”,提升語言技能和明確文化立場,主要思政目標是培養(yǎng)大學生明辨是非,具有中國立場,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3教學方法
開啟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設計相關知識點、布置課程預習和復習作業(y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學生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自豪感、認同感為目標,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后,運用對比、引導的方法進行教學。在課堂課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導,引導學生自主對比中西文化,深刻了解中西方文化共同點與差異性、增強對文化雙向交流與互鑒必要性的認識。結合單元聽力主題和聽力材料入手,幫助學生把語言材料和文化相結合,提升了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例如:教材Unit 1主題是identity (身份),內容涉及西方國家的國旗,膚色,種族等相關身份的詞匯和句型,那么可以要求學生運用關于identity的相關詞匯描述中國國旗的特點以及歷史起源,幫助學生建立家國情感的歸屬感。再如:video中談到The Global Village,可以拓展內容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學生深刻了解發(fā)展需要人類共同合作。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思想應該與時俱進[3]。因此,同學們一方面學習了如何用英文講述中國故事,提升了語言技能,另一方面建立正確的世界觀。課程涉及到世界的民間樂器,可以讓學生體會中國的民樂韻味;體育單元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女排精神,建立民族自信??萍贾黝}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和神州十二號的航天故事,增加民族自豪感。總之,課前通過微課布置預習任務,了解課程目標和內容,課上討論預習作業(yè),完成聽力和口語任務,進行課堂展示,師生互評。在所有課程目標和任務中設置思政討論內容,并在課堂中展示討論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方法,培養(yǎng)他們批判性思維,能夠科學判斷價值觀和提升參與國際交流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西方語言和西方人文精神的同時,學會用英文表達中國價值觀,言說中國故事,做好中國脊梁,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學習。
3結語
典型的傳統(tǒng)的聽說課教學就是教師幫助學生理解聽力詞匯,提及聽力技巧,播放聽說音頻,引導學生反復聽練,完成習題,講解復雜的語法結構和長難句子,和學生討論翻譯聽力文本,課堂上會有一些針對語言技能的口語句型練習。這樣的學習過程是沒有溫度的。學生被動地吸收知識,沒有思考,沒有自主。然而引進思政元素之后,可以結合文化文本內容,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通過兩年的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思政”的課程教學實踐,會發(fā)現思政教育會讓語言知識變得有溫度,有情感,不僅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豐富了學生在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的精神世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楊金才.新時代外語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2020(6):11-14
[3]朱曉映NancyDouglas視聽說教程(1)[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王麗英(1978—),女,遼寧鞍山,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