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小學美術是美育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必修的一門藝術課程。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求教師更加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需要多研究、多吸收教學經驗,選擇適合小學美術教育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更好地去培養小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
小學生社會閱歷有限以及年齡較小不具備較高的審美水平,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目的便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需要關注到小學美術教學背后的功能性和這門課程的意義,引導學生在小學美術活動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其審美能力。
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美術的能力。美術教學和其他科目的教學有著不一樣的本質,美術教學更多的是一種藝術類的教學,美術教學并沒有很明確的目標和成績界定,只能說是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和審美能力,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小學階段是學生美術學習的啟蒙階段,美術課堂也是學生了解美術知識和培養審美能力的主要途徑。在學習美術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有著更好的知識閱歷,對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價值取向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于當前時代來說,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僅是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會考慮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這些會讓一個人的發展得到更好的提升。小學生對于美術的了解很片面,以為畫畫就是美術,對于審美也沒有明確的概念,沒有過接觸,所以教師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審美能力的含義,并且幫助學生塑造一個正確的審美觀念。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小學生的美術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首先需要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只有當學生對美術有了興趣后,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生大多數都是比較調皮,想象力豐富,注意力也比較難集中,但是對于自己好奇、喜歡的事情都更加的專注,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學,可以在教學的時候舉辦一個與課程有關的小游戲,讓學生提升注意力,能夠在玩的同時培養出興趣。
(二)奠定審美基礎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不具備對美術的鑒賞能力,因此為了奠定小學生的審美基礎,小學美術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與掌握美術理論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生活實際相融合,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影響,從而幫助學生對色彩的明暗以及線條的弧度等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學生只有初步掌握了理論知識,才能在日后的學習中提升學習效率。
(三)凸顯主體地位,有效培養審美能力
教師在小學美術教育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體現出學生主體的地位,只有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體,他們才能夠在美術學習的過程當中大膽思考,積極參與,不斷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最終提升其審美意趣,學生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轉變學習地位,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愛上美術學習。
(四)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更容易投入學習過程
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能夠幫助學生更容易的投入美術學習過程中。所以學校應該多在課余時間舉報與美術相關的活動或者比賽,教師可以將后黑板的黑板報交給學生,分小組讓每個小組都能夠得到發揮。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選擇與所學知識相關的課件,播放視頻讓學生有著對學習知識的好奇心,從而更加的投入學習過程。
(五)融合生活與自然
美術作為一門藝術,起源于大自然與生活,因此美術千變萬化、豐富多彩。要想提高美術教學效率以及美術教學質量,教師應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自然與身邊的事物,并引導學生用積極的態度去發現美、表達美。因此教師應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用心觀察美的事物與景物,并積極使用相機以及繪畫的方式進行記錄。此外教師還可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戶外觀光游覽,對身邊的自然風光進行觀賞。在觀賞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向學生進行解說,啟發學生的審美觀念,要求學生將觀看到的色彩進行描繪,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創設直觀情境,有效培養審美能力
當下的美術教學面臨一系列的革新與挑戰,教師需要主動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將小學美術教學與多媒體教學進行融合,為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景,讓師生在情景當中“感受美,學習美,并創造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良好氛圍的熏陶下,學生能夠自覺地“品味美、體會美”,最終“創造美”。
(七)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
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可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因此教師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其審美意識。目前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術教材的缺乏與設備不全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很難高效率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找到多種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欣賞,培養其審美意識。
(八)正面引導學習,有效培養審美能力
美術學習本身就是一門富有創造性的學科,學生會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一系列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會與教師擦出思想的火花。當教師在和學生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或者對教師教學的內容產生理解上的偏差時,教師一定要采用正面的溝通策略,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此來幫助學生明確美術學習的道路,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方向,提升其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開展,美術教育所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同時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美術課堂的教育中,教師需要轉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創新地設計美術教學活動,讓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更加濃烈,幫助學生更好地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培養審美能力。同時還應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從自然與生活中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從而提高美術教學效率以及美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魏波.小學美術教學培養審美能力的研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07):12.
[2]周崇國.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審美能力的意義及方法[J].小學生(中旬刊),2021(07):48.
[3]牛瑞杰.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方法探究[J].新課程,2021(2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