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軍
◆摘? 要:就小學數學活動來說,只有在“以生為本、以學為主”思想指導下,積極開展“讓學引思”課程實踐活動,才能從根本上把學生引向“真學、樂學、慧學”的良性發展道路。這是關于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有機統一的問題現象,值得每一位任教者重視。
◆關鍵詞:讓學引思;小學數學;應用
什么是“讓學引思”呢?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學習,引學生思考”的意思。這是融“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于和諧一體的實質性現象。對于廣大教育者來說,如何“讓”以及怎樣“引”確是一項知易行難的綜合性重大課題,又是一項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的藝術性實踐課題。這就要求教師堅持在“生本學主”指導思想下,善于把傳統以來的“教師”角色積極有效地轉化為“導師”角色,把長期以來的“教學”行為積極有效地轉化為“導學”行為。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課堂導入體現讓學引思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逼湟庠谟趶娬{“課前導入”環節的重要性。良好的課堂導入往往在“凝神聚力、引人入勝”上發揮引領作用,如果把“讓學引思”體現在課堂導入環節,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時,小學數學教師通過“猴子分桃”進行課堂導入,導入如下:猴媽媽從外面帶回了一只大桃子,兩個猴崽子急切地想分下來吃。猴媽媽說平分吧,猴崽子們嫌一塊太少了?!鞍烟易忧谐伤膲K,你們各自兩塊怎么樣?”“切成八塊,各自四塊呢?”兩個猴崽子這才高興起來……這樣既活躍了數學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數學情趣思維。
二、情境應用體現讓學引思
“教于形象生動,學于直覺感知?!庇绕涫切W生,正以形象性思維為優勢,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特質的數學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往往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善于把相應的教學情境引入其中,不僅有利于優化教學過程,適當降低難度,而且有利于在直觀中更好地實現“讓學引思”目標。
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長方體表面積”概念時,小學數學教師取出事先在各個表面注有“上、下、左、右、前、后”字樣的長方形紙盒,沿著棱邊分別剪開后,提問學生“長方體共有幾個面?其中哪些表面積是相等的?”有了對感性材料的綜合與分析,學生就能在“讓學引思”中概括長方體六個表面以及它的面積和,通過實物展示的情境應用體現讓學引思,促使學生進行思考。
三、生活鏈接體現讓學引思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睌祵W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又何嘗不相等呢?小學數學教師善于把生活元素相機融入,積極開展“數學生活化、生活化數學”活動,既可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內化和應用,又能在潛移默化中把他們逐步引向“讓學引思”的良性發展道路。
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平行四邊形”概念課堂教學中,教師把長短不一的四根小木棒首先分為兩小組;接著圍成一個長方形,并把它拉成“平行四邊形”樣子。然后以“長方形變形后的特點”為題,引導大家在聯系生活認知的基礎上開展討論與交流。最后,共同得出“兩組對邊的長度相等,四個角不是直角”結論。如此而為,“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及其概念就這樣應時而生。
四、自主體驗體現讓學引思
“兒童的智慧多出自于手指尖上?!苯處熒朴谟匣顫姾脛拥男愿瘢瑸閷W生提供“手口眼腦”協調互動的條件,這對于“讓學引思”大有促進和裨益之效,并能不斷優化和放大活動效應。
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圓的面積”一課時,小學數學教師設計如下:“從圓心沿著圓的半徑切割后,重新拼組近似長方形的一個圖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多6厘米,那么這個圓的面積究竟是多少呢?”面對這樣一種題目,全班一片茫然。在教師的引導下,大家通過多人小組合作探究,終于尋找到了有效“突破口”,那就是“長方形周長比圓的周長多出‘兩條寬,就等于兩條半徑”。這個圓的面積計算的就顯得順理成章了,“自主體驗”下的讓學引思效果由此可見一斑。
五、整合互動體現讓學引思
在學校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師善于通過“學科內整合”“跨學科整合”兩種途徑和形式,積極開展與之相應的“知識整合”教學活動,既可增加教學厚度,優化結構過程,又能把“讓學引思”不斷地引向更遠、推向更高。
以“跨學科整合”為例,小學數學教師在“百分數”內容教學后,借助信息技術展示圖文并茂的《題秋江獨釣圖》,以此引導全班根據新學知識編制一些關于“百分數”的數學應用題,從而把機械單一的學習訓練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學生自覺主動地積極投入其中。此外,還可把一些數學知識制成“微課”和“信息集錦”等形式,讓學生在課內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六、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積極開展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讓學引思”活動,讓學生“樂學愛思、會學善思”,不僅有利于促進“生本學主”理念的落地生根、散枝發葉,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建英.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芻議[J].魅力中國,2016,(5):85-86.
[2]王繼強.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芻議[J].魅力中國,2018,(18):87.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8.18.087.
[3]金烈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4):52-52.
[4]李文珠.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芻議[J].神州(上旬刊),2017,(1):136.doi:10.3969/j.issn.1009-5071.2017.01.37t.
[5]許櫻.芻議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