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吉風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體育課堂上出現了新的教育理念,即——快樂足球。該理念成為了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開展足球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它強調將足球教學的側重點之一放在“快樂”上,關注學生在足球學習過程中的主人公地位以及快樂學習體驗。將該理念帶入小學體育課足球教學課堂,能夠有效打破足球教學的僵硬局面,能夠在建立“快樂足球課堂”中,順利達到足球教學目的。
◆關鍵詞:小學體育;快樂教學;足球;對策
米盧提出“快樂足球”理念,開辟了足球教學的新空間,激勵廣大體育教師積極投身于“快樂課堂”的打造活動中。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快樂足球課堂的建立不是單一的某一環節的快樂,而是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活動等全方面的快樂,具體如下:
一、強化足球認知,豐富內容,點燃學習熱情
一些小學生之所以不喜歡足球訓練,一方面是因為沒有形成體育意識,認為足球運動相對困難,興趣不高;另一方面是對足球認知相對單薄,沒有認識到足球的趣味性,足球文化認知單一。小學體育教師要想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遵循快樂足球理念,強化學生的足球認知。就要豐富教學內容,將足球相關的文化、歷史、故事帶入小學足球教學課堂,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對足球運動形成正確態度,從而將快樂的種子埋進足球教學課堂。
如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借助理論課堂,為學生介紹我國的足球史,正所謂“看戲要看梅艷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以李惠堂為引子,為學生介紹我國足球的輝煌、動蕩與發展。這樣能夠正確學生認知,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調動學生的足球參與興趣,點燃足球學習熱情。
二、借助準備活動,趣味活動,激活身體機能
準備活動是體育課堂的“開端”,是激活學生身體機能的重要環節,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將直接決定,甚至影響學生后續的足球參與。過去足球課堂上的準備活動一般為繞圈慢跑和身體舒展,這樣的活動形式雖然能夠激活學生的身體各項機能,但并不被學生所喜歡,甚至很多學生一聽到要跑圈“哀聲連連”。
為改變這一狀況,提高學生的足球參與興趣。小學體育教師可以變化準備活動形式,增加趣味性,將快樂的色彩滲透其中。
如在準備環節,教師可以在突出足球運動專項型的基礎上,開展長傳球、頭球等練習,力求讓身體的各種肌肉相互作用。同時,可以引入一些趣味的游戲,如“情景跑”、“接力游戲”等,這都能夠變化足球準備活動的形式,同時能夠達到血液加速循環、伸展全身肌肉和關節的目的。
三、巧用游戲教學,技能訓練,提高訓練趣味
游戲是快樂足球的重要教學行駛,對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幼兒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游戲的重要性,借助游戲活動提高訓練的趣味。尤其是在進行一些專項的足球體育技能訓練時,學生很容易因重復、機械的訓練造成興趣低下,或對足球技能的把握不到位。而借助游戲及能夠突出訓練重點,又能夠提高訓練趣味。
如在進行“傳球”技能訓練時,教師可以開展“搶圈”游戲,將學生們按照6人分為一對,兩個人在中間進行搶球,去他四個人則站成正方形進行傳球活動。中間的隊員若攔截成功,傳球失誤或者傳球失誤的人上來搶球。這樣的趣味游戲,能夠鍛煉學生的傳球技能以及逼搶之下的從容應對、出球能力,也能夠突出足球訓練過程中的對抗性,是快樂足球教學的重要表現。
四、鼓勵合作創造,學生本位,加深足球體驗
合作教學法能夠尊重學生足球課堂的主體地位,能夠讓學生們有自主訓練的機會,對提高學生的足球訓練積極性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對于女生而言,女生他們的足球訓練積極性弱于男生,若能夠借助小組合作,將男女合適搭配,能夠有效解決女生積極性差這一問題,讓學生們在小組內相互合作、科學交流,共同提升、快樂體育。
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4-6人一個小組,小組內男女搭配應當得當,同時足球課堂的合作任務應當明確。如可以進行“頭球訓練”、“運球訓練”、“速度跑訓練”等,借助小組合作,加深學生足球課堂的足球訓練體驗。
五、開展足球活動,延伸快樂,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足球教師要想讓學生愛上足球,讓足球運動的影子隨時隨地的出現在學生的生活中,就要將足球的快樂延伸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要勇于沖破課堂教學的阻礙,借助課下足球活動的開展,提高足球課堂的訓練效果。
如教師可以在學校內部組織建立“足球興趣小組”或建立“學校足球隊”等,這都能夠給學生參與足球訓練的機會;再如教師可以定期在學校內開展班級足球比賽,或與其他學校聯動,開展校級足球比賽等,讓學生在競賽中提升自我足球技能,享受足球運動的成功與快樂。
六、結束語
小學體育教師要想在足球教學中貫徹落實快樂教學法,就要優化足球教學的全過程,要真正將體育小學面向素質教育,點燃學生的快樂與學習熱情。這樣才能將快樂教學理念真正融入到體育足球教學的多個環節,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足球的快樂、足球的魅力,進而借助足球教學,實現學生體育素養的綜合培養。
參考文獻
[1]湯衛星.淺談小學體育快樂足球教學的開展[J].新智慧,2019(06):58-58.
[2]游上貝.小學低端體育快樂足球教學法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20(03):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