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彩萍
◆摘? 要: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在小學學科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滲透德育因素,是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將針對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德育教學進行深度分析與探究,旨在通過不斷完善教學模式和授課方法去實現德育的最終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德育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需要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放在重要位置,將德育教育納入重點工作計劃中,將課程內容與德育目標進行有效融合,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實現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教師需要加強教學觀念,針對教學現狀進行充分分析與調查,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組織小組討論,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
一、加強教學觀念,樹立德育目標
要想實現德育教學的目標,教師需要加強教學觀念,認真學習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在思想觀念的引導下實現自身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以自身精神層次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將正確的德育觀念作為引導,在教材中挖掘具有學習價值的思想觀念和人文屬性,將德育因素滲透在基礎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通過多樣化的授課方式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目光轉移到這些因素的分析和理解方面,為實現德育目標提供便利條件。
在“人之初”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將德育作為挖掘教材內容的關鍵點,將課文內容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人們在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因為生長環境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而出現了習性的差別,因此,大家都應該從小接受正確的教育,才能夠保持善良的本性,需要教師和家長專心地完成教育的目標?!痹谥v解課文內容時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其所蘊含的精神品質和中心思想,從而實現德育精神的探索、理解和學習,教師可以將課文內容與教材中的插圖相結合,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目標,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二、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德育氛圍
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是影響學生學習狀態的關鍵因素,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知識展現形式營造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狀態,從而實現德育內容的有效滲透。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課文中的重難點內容提取出來,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形式展現出來,引導學生通過直觀的展現形式和形象化的視覺效果對課文中抽象的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教師需要將課文中的情感因素進行重點分析和研究,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接受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有效熏陶,從而實現德育氛圍的營造。
在“大禹治水”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大禹治水的視頻片段,可以選擇影視劇剪輯的片段,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講述大禹治水的動畫,利用動畫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展示完視頻后,教師可以根據視頻內容提出幾個引導性問題:“大禹為什么要治水?在治水過程中體現出怎樣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呢?”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大禹“舍己為人”“一心為民”“不顧小家而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的精神”等優秀的精神品質,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
三、組織小組討論,鍛煉合作能力
學生之間處于相同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狀態,更能夠理解他人的學習需求和思維模式,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集思廣益,完成對課文中德育因素的探索與學習,在深刻理解其情感內涵的同時提升自主學習和探索能力。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小組人數和成員,由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后進生共同進步,有效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組織小組合作討論環節時為其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討論目標,在設計討論目標時盡量保證其趣味性,抓住部分細節性內容提出探索問題。在討論環節中,對學生的思維模式和思考內容進行適當點撥和指引,引導其提升語文素養。
在“小馬過河”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組討論的問題:在面對同樣一條河的時候,老牛說水很淺,但是小松鼠卻說水很深,他們誰的說法是正確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中發表自己的觀點,還可以在動手操作模擬老牛和松鼠過河的場景,向他人展示自己觀點的合理性,鍛煉合作能力,在班級討論環節結束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整合,并滲透德育內容進行總結:“遇到困難可以向他人詢問,但是自己要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p>
四、加強閱讀訓練,領會德育內容
課文中的文字內容與思想內涵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具有值得深度挖掘的重要內涵,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進行德育精神的挖掘與講解。在講解完基本的故事內容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故事中體現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品質進行深度分析,提出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引導其產生良好的探究精神和思考狀態。在思考環節結束后,教師可以結合課文中部分語句進行德育內容的講解,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剖析,挖掘值得終身學習的為人處世的道理,令其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在“掌聲”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針對課文中的重要內容提出問題:“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一看那句話描述了英子在接受大家的鼓掌鼓勵后發生的變化?”引導學生找到“她和同學們一起游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的課文內容,之后對其進行深度分析:“為什么英子會產生這些改變?因為她從同學的掌聲中獲得了前景的動力,鼓起了積極生活的勇氣。”通過對課文的深度閱讀與理解引導學生產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中領會更多的德育內容。
五、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德育教學的有效滲透,能夠引導學生逐漸形成具有良好民族氣節、遵紀守法、熱愛祖國的人,對于其未來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在制定教學計劃和授課方式時重點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條件,引導學生接受良好的思想情感的熏陶,打好思想基礎,實現情理交融,成為愛祖國、遵紀守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晏成方.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策略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20(S2):82-84.
[2]趙瑞芳.信息技術視域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20(A5):23-24.
[3]賈立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與應用研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0(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