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波
◆摘? 要: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和優秀的傳統美德,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一個國家的傳承與文化,也是社會進步和諧的標志?!吧偃舫商煨裕晳T成自然”,諸多教育研究都證明:幼兒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個性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時期。如果能夠抓住這一關鍵期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不僅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對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意義深遠重大。
◆關鍵詞:養成教育;文明禮儀;習慣培養
古代文明禮儀故事《孔融讓梨》,至今廣為傳頌,實則就是對中華文明的重視和對禮儀制度的崇敬。良好禮儀習慣的培養不僅關乎我國傳統美德的傳承發揚問題,更對幼兒的交際能力以及身心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幼兒的禮儀教育,為孩子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禮儀習慣的含義
禮儀習慣是指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生活動中所必需遵守的行為準則和交往規范。如:正確的使用禮貌用語;見到客人、長輩時的問候禮儀;禮貌與人交談社交禮儀;懂得禮讓,自覺遵守集體規則和公共秩序的排隊禮儀;端午節、春節等傳統文化節日禮儀;用餐禮儀;文明旅游出行禮儀等。
二、幼兒禮儀習慣的現狀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的幼兒發展目標中提到“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社會領域中提到“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會行為準則”。這都說明禮儀在幼兒發展中的重要性,幼兒文明禮儀教育需要回歸他們的生活,以幼兒生活為背景,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
目前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的現狀:
①文明禮儀教育缺乏計劃性。文明禮儀教育的隨意性導致文明禮儀教育無序性,導致幼兒無法接受系統的文明禮儀教育。
②文明禮儀教育缺乏必要的要求。文明禮儀教育中,教師沒有科學教學目標的指引,必然會導致文明禮儀教育的偏差,最終影響文明禮儀教育的質量。
③缺乏對幼兒的科學評價。在幼兒學習完教師的相關教育內容之后,教師沒有對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教師無法全面的掌握幼兒文明禮儀的學習情況、學習水平,最終會影響到幼兒的發展。
因此,在實際的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的文明禮儀教育現狀,根據不同階段幼兒特點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質量。
三、幼兒良好禮儀習慣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寬松的環境,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禮儀習慣的熏陶
我園歷史悠久,具有較深厚的教育文化積淀。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積極構建了幼兒園的園本課程,讓“傳統”浸潤心靈;讓“養成”成為習慣;讓“藝體”美麗人生為辦園特色,以“活、做、學”為辦園理念,并將“和樂雅信”作為園本課程文化的核心。
在《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精神指導下,我們鼓勵以教師和家長的行為規范作表率,幼兒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為基本線索,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狠抓落實,開創我園養成教育新局面,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重點抓好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包括睡眠、飲食及環境環境衛生等習慣,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孩子生存發展的需要。
突出幼兒行為習慣和交往習慣養成教育。主要培養幼兒的文明行為,文明語言、文明衣著、文明的人際交往習慣以及安全意識和安全自護能力。這些習慣的養成是學會做人的基礎。
教育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幼兒喜愛閱讀、勤于思考,善于觀察、喜歡提問,樂于動手、積極動腦的習慣,使幼兒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文明禮儀教育,制定科學的教育計劃
1.寓文明禮儀教育于教學和游戲活動。
每周五上午,為我園養成教育活動日。教師會根據本班孩子年齡特點和現階段文明禮儀教育出現的現狀,制定科學的文明禮儀教育計劃。教學活動內容涉及生活衛生、文明禮儀、安全行為、學習習慣的培養等方面。將這些內容通過規范的、有目的、有計劃地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來付諸實施,以直觀生動的方法讓幼兒理解內容,從而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質量,促進幼兒長遠發展。
2.制定系列化的文明禮儀工作方案、把文明禮儀教育貫穿到各項教育活動中。
(1)學做優雅文明禮儀操。
將《禮儀操》作為幼兒園課間操的重要內容,目的就是讓每位教師在文明禮儀的校園氛圍里愉快工作,讓每個孩子在其中快樂成長。通過師幼共同學習優雅禮儀操,把禮儀的種子撒進孩子們的心里。
(2)堅持開展文明小使者輪值活動。
每學期安排各班小朋友擔任文明小使者,參與輪值活動。每天清晨在孩子們入園時和傍晚離園時,都可以聽到孩子們清脆甜美的聲音“老師早上好!”“小朋友早上好!”“爺爺,奶奶早上好!”“小朋友再見!”文明小使者的輪值活動有效地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增強集體意識、培養社會交往能力、促進幼兒文明行為,文明語言的發展,增強其社會責任感、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學習與發展。
(3)每周一固定開展國旗下講話活動。
國旗下的講話是每逢周一早上,升旗儀式中升完國旗后,面向全體幼兒進行有教育目的的講話。國旗下講話是升旗儀式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種特殊的演講,它立足于幼兒素質的整體和身心的和諧發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個特殊載體,也是幼兒園教育的有效途徑,具有特殊意義。
孩子們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有感而發。國旗下講話演講主題有“文明伴我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故事”、“垃圾分類,保護環境”、“尊老愛幼,樂于助人”......孩子們的精彩演講讓我們倍感激動,因為“我”愛祖國,“我”在行動,而不單單是一句口號,我們需要在收獲中切確的學以致用,真正做到有教養、懂規則、懂禮貌。從心到行培養文明有禮的中國人!
(4)開展我是文明孝雅好寶寶童謠誦讀活動。
為更好的將養成教育滲透于幼兒生活和學習過程中,以童謠誦讀形式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接受正確的行為規范引導,進一步促進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同時對幼兒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培養。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更好地深化幼兒文明禮儀教育,提高孩子的文明素養,習得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同時也為孩子們搭建了一個大膽表達、展示自我的機會。
誦讀文明歌,學做文明事,文明禮儀的種子已悄悄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種下,相信通過禮儀傳承,文明之花將開遍市直一幼的角角落落、開遍每一個家庭、開遍社會。
除此之外,我們以時間和各種節日為節點,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如:幼兒初入園時的“入學禮”和熱愛集體教育活動、“三八”婦女節的愛媽媽教育、“六一”兒童節的好兒童教育、“七一”的愛黨教育、“十一”的愛祖國的愛國禮儀教育等。
(三)注重行為訓練,寓文明禮儀教育貫穿于日常生活環節,是習慣成自然
文明禮儀教育的過程是一個認識的過程,更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教師和家長必須密切配合,把文明禮儀教育貫穿于幼兒談話、游戲、入園、離園、吃飯等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并注重教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使文明禮儀教育成果轉化為幼兒自覺的行為。
1.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
我們把幼兒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作為幼兒園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幼兒的個人衛生習慣教育、集體生活環境衛生教育、公共衛生規范教育等方面,都有著具體的要求。如,讓幼兒勤洗手、不亂扔東西、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等,并將每周衛生檢查作為文明班級評比的內容之一,以督促幼兒注重衛生習慣的養成。
2.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
幼兒的生活習慣教育主要包括睡眠、進餐、獨立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針對幼兒進餐問題,如,吃飯時不專心、偏食挑食、餐后桌面地面不干凈等問題,教師則適時地予以提醒并對其提出明確的要求。同時,培養餐桌禮儀,教孩子們學習正確端碗姿勢;用餐時,細嚼慢咽,口中有食物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保持桌面的整潔;不翻撿盤碗中食物,吃飯時不要敲打碗筷或大聲喧嘩;坐正坐直,保持挺拔的姿勢;用完餐,記得感謝為我們準備食物的人,可以說“謝謝老師,我吃好了”。針對大班幼兒學習了筷子禮儀,筷子的規范使用方法、使用筷子的傳統禁忌,、進餐時不講話、遵守活動規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3.遵守集體規范的養成教育。
幼兒在集體生活、學習環境中能否自覺遵守集體規范,是能否養成組織性、紀律性的重要前提。為此,我們對幼兒積極進行遵守集體規范的教育,使其能夠自覺地按照集體規范約束自己。如:有等待的地方就需要排隊,有秩序才可以確保我們的權利與我們的安全,如何正確排隊呢?讓幼兒懂得規則,知道等待就是我們從日常生活中應該學會的事情,等候是也是一種對別人的尊重與自我約束。
4.文明禮貌的養成教育。
幼兒期是養成文明禮貌習慣的最佳時機,我們應重視對幼兒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其培養內容應包括:說文明語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禮、大人說話不打岔、要與人為善等。
如:禮貌用語的使用?!把詾樾穆暎Y由心生!”禮貌用語會折射和影響著一個人的內心。在文明禮儀教育中,我們不僅關注孩子們的語言使用習慣,還非關注語言的使用心態、技巧和場合,我們希望對孩子們的培養是由內而外的。
通過學習《禮貌用語禮儀》,讓孩子們學會常用的禮貌用語,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禮貌用語。
通過朗讀《禮貌歌》,孩子們學習了禮貌用語“您好,請,不客氣,對不起,沒關系,謝謝,再見”。
簡單的“請,謝謝,您好,再見,對不起”的使用,表現了孩子在社交場合中應具備的良好社交語言習慣。教孩子說正確的語言,說文明話,不說粗俗的詞語,懂得尊重別人和尊重自己,用美好的語言去引導孩子的心態與行為,希望他們的語言是正能量的,是溫暖人心的。
(四)家園合作從細節入手,促進幼兒良好禮儀習慣的養成。
健康家庭教育環境的營造,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都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禮儀習慣。
1.充分利用家長學校的優勢,定期開展學習講座,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禮儀習慣,文明的處事行為,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短期就能達到的。它是靠長期的教育和熏陶才逐漸形成的。從禮儀知識的傳授到形成文明禮儀的自覺行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孩子良好禮儀習慣的培養,家長示范——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生活在良好禮儀的環境中。當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都是十分融洽,禮貌交往的,那么在這樣和諧的家庭范圍中長大的孩子,通過環境的熏陶,自己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同時,家長應利用各種機會,如家庭生日宴會、好友聚會、結婚慶典等社交場合,等帶孩子參與實踐——由“知”上升到“行”。多給予足夠的鼓勵——表揚多于批評。培養幼兒人際交往中的自信心。
2.家園共育,堅持良好禮儀習慣教育的一貫性和連續性。
我們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機會與家長進行交流, 把每周禮貌教育對幼兒和家長的具體要求告知家長,讓家長根據要求創設與之相適應的家庭環境,使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連續性,要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作表率,以現實生活中的榜樣激發孩子的積極情感;我們讓幼兒在和諧友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我們還向家長積極推薦有關幼兒禮貌教育的故事書、動畫片等,讓幼兒在講講、看看、玩玩等親子活動中學會運用禮貌用語,并樹立學習的榜樣。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笨梢?,文明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但良好禮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良好禮儀習慣的培養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之一,我們秉承這樣的文化理念,在此基礎上去進行教育工作,結合自己幼兒園的特色,將文明禮儀融入教育的一點一滴中去。
參考文獻
[1]楊麗君.加強學前教育培養幼兒文明禮儀探究[A].成才之路.2019(15)
[2]焦冬梅.淺析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新一代.2019(16)
[3]汪慧赟.淺談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A].學周刊.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