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笑梅


【摘要】目的:分析了為ICU病房內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實際效果。方法:研究以我院ICU病房收治的84名感染性休克病人為研究樣本。第一步,對所有病人的基本資料進行了整合分析,進而把他們分成了實驗及對照兩組,各42人。治療期間,對照組患者接受了常規護理措施,而實驗組內患者則又增加了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待完成所有護理操作之后,對兩組病人的護理效果和臨床指標變化情況進行了量化分析比較。結果:實驗組內患者的護理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之后組內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也均要優于對照組患者。已知P均<0.05,所以結論均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結論:為ICU病房內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其護理效果并且改善其臨床指標。因此應當在后續護理工作中做好相關護理措施的推廣應用,進而讓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ICU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綜合護理措施;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DOI】
具體來說,“感染性休克”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臨床綜合征,而且其死亡率能夠達到50%左右。發病原因在于患者的微循環出現障礙,因此使各個部位的組織出現了灌注不良的問題,之后會使患者體內產生炎癥并且造成患者器官的功能性障礙,最終會有可能導致患者死亡[1]?,F有的理論研究成果證實,給感染性休克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改善其臨床指標,幫助其盡快恢復。下文中筆者立足于日常護理經驗對這類問題進行了研究論述。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研究開始于2020年5月、結束于2021年5月。主要將本院ICU病房收治的84名感染性休克病人當成研究對象。首先,對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整合分析并且將他們平均分成了實驗及對照兩組。具體來說,對照組內有22男、20女。組內患者的年齡在23-75歲之間,均值為(55.36±4.28)歲。具體使用的是常規護理措施。實驗組內有21男、21女。該組患者的年齡均在24-76歲之間,年齡平均值為(54.28±3.34)歲。治療期間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經計算可知,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并不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因此本次研究值得繼續推進。
1.2 研究方法
首先對照組患者采用的是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包括病情、生命體征監測以及健康教育等內容。
其次實驗組患者采用的是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第一,心理護理。由于這部分患者往往會突然發病,因此很容易會產生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而上述負面情緒則又會影響到患者的病情和生命體征。因此需要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以免患者的負面情緒對后續治療工作造成干擾。要注意做好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交流,認真解答他們的疑問、消除他們的負面情緒。此外,可以通過講解治療成功案例的方式堅定患者的治療信心,幫助其重新燃起對于生活的希望。第二,生命體征護理。這部分患者的病情普遍進展較快,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工作,以確保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具體來說,要每隔15min記錄一次患者的血壓和心率,并根據實際情況給實施特定的護理措施。第三,用藥指導。通常情況下,感染性休克患者都需要借助于相應的藥物來維持血壓,所以需要做好患者的用藥指導。在使用藥物時,應當遵循先小劑量再大劑量的原則慎重使用藥物。必要時需要對患者進行藥敏試驗和細菌培養,以控制患者的感染癥狀。第四,感染控制。如果需要對患者進行搶救,則需要重點關注對于抗菌藥物的使用。
1.3 觀察指標
研究中,主要對兩組病人的護理效果和護理前后臨床指標變化情況進行了量化比較。護理效果的評價標準具體如下:(1)顯效。經過治療和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意識進一步恢復?;颊叩牟∏樵?4h以內便得到了有效控制,沒有進一步惡化。(2)有效。經過治療和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而且意識恢復?;颊叩牟∏樵?8h以內得到了有效控制,沒有進一步惡化。(3)無效。治療和護理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和意識狀態無明顯變化,而且出現了進一步加重的趨勢。護理有效人數等于顯效人數和有效人數之和。臨床指標變化情況的分析對比主要涉及到了“心臟指數”、“平均血壓”以及“心率”。
1.4 數據處理
研究中,借助于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各個環節的數據進行了分析計算。之后用(%)來表示研究中涉及到的護理效果,進而用(x±s)表示研究中涉及到的臨床指標。對前者進行了卡方檢驗,對后者進行了T檢驗。最后在“P<0.05”的情況下即代表結論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的護理效果對比
匯總相關數據可知,實驗組病人的護理效果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而且結論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數據如下表1。
2.2 兩組病人的臨床指標對比
參照研究數據可知,實驗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均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而且結論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數據如下表2。
3 討論
感染性休克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危急重癥,而且該病也擁有較高的死亡率。近幾年,對于該病的研究一直在不斷深入,而且各類新穎的藥物和治療方法也已經在實際治療中得到了相對廣泛的應用,但其死亡率卻一直居高不下。其實應當從護理工作著手降低這部分患者的死亡率,進而幫助患者盡早康復[2]。
研究中涉及到的綜合護理措施與常規護理措施相比擁有非常顯著的優勢,而且研究結論證實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臨床指標均要優于對照組患者。由于P<0.05,所以結論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因此應當在后續臨床工作中做好相關護理措施的推廣應用,讓患者盡早恢復。
參考文獻:
[1]梁文婷,白玲,許華.綜合護理措施對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改善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5):84.
[2]劉宇.綜合護理措施對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療效及預后改善的效果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