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云
摘要:課題研究聚焦于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幫助教師整合學習思考與實踐創造,促進教師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培養教師科研教學意識,能有力地促進教師自身專業成長,因而是教師自我發展的重要方法。近年來,課題研究是學校和教育教學管理部門十分重視的一項工作,成為當代教師工作和學習的內容之一。我參與了我縣縣級課題的立項和結題評審工作,特別關注了其中的25個與小學德育有關的結題課題。結合對這些課題研究內容的分析和對課題研究過程、研究成果的深入了解,我談談對小學德育課題研究工作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學術研究態度;
一、從教育教學實際出發,選擇應用性強的、合乎自己研究條件的課題是課題研究取得成效的前提。
從課題選題看,有以下特點:
1、關注當前教育熱點問題及本土教育管理中的新問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當前教育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寄宿制學校管理問題是隨著縣級集中辦學布點調整后出現的新問題。25個與德育有關的結題課題中,10個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5個寄宿制學校學生培養研究,合計所占比例達60%。反映出我們教育一線研究者能敏銳地發現教育發展新問題并能積極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研究的應用性、實效性。
2、選題趨向“小”而“實”。經過近幾年課題研究工作者的實踐探索,課題研究管理部門的總結指導,結題課題中類似《農村低段小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養成研究》這樣的選題問題小、內容實的課題不少,反映出課題研究選題聚焦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就容易有想法、易實踐,也就容易出成果。。
二、研究前期充分的設計論證是課題研究富有實效開展的基礎。
從課題研究設計論證看,有以下特點:
研究目標明確,內容具體,研究思路清楚,研究方法適當。如《低年級學困生的轉化研究》課題組先做預案、再研討、后實踐實證的思路明晰;誠信、文明禮儀教育類的研究重視觀察法、實踐研究法;心理健康問題類的研究重視調查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等。這是課題在立項論證階段準備工作做得實在、全面。
三、扎實、有效的實施過程是課題研究取得成果的保障。
從課題研究實施過程看,有以下特點:
所有德育課題研究過程完整,按照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結題階段完成研究任務。一部分德育課題研究過程扎實,實施策略有效。如《學生文明禮儀和孝親敬老教育實踐研究》課題圍繞選題逐月展開了豐富的主題實踐活動,過程實在;《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研究》課題實施階段將調查分析與實踐相結合,調查分析---設計活動---實踐驗證---再調查---再實證,研究逐步深入、扎實推進;《農村低段小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在研究后期通過設計學生一日文明禮儀行為習慣養成表讓學生填寫來固化學生行為習慣,這樣的實踐策略就很有效。
四、課題研究最終得到具有應用性、操作性、借鑒性的成果是研究取得成功的標志和終極目標。
從成果提煉看,結題課題善于總結提煉成果。如《農村小學生校園文明禮儀教育實踐研究》總結出了對小學生進行校園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效性很強的五大策略,研究成果顯著;《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研究》課題研究結論清楚、論述合理,成果凸顯。
五、問題與建議
1、研究方向相對單一。筆者觀察的25個與德育有關的結題課題從研究方向看僅分三類:一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二是寄宿制學校管理及學生培養研究,三是學生優秀品質培養研究。小學德育工作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與其他各育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所以研究方向應該是多維度的。
針對此,建議從以下各方面擴展德育課題研究方向: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2)學校德育途徑的實踐研究;
(3)德育隊伍專業化建設的研究;
(4)德育資源的開發與應用的研究;
(5)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6)小學生良好品德培養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
(7)《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學研究;
(8)家庭教育研究。
在以上研究方向下,可以聯系實際,選擇若干小切口進行研究。
2、低層次重復研究或“偽研究”多。報請結題評審的德育課題中,不少課題是目標研究領域內已有研究成果的重復研究,有的課題研究成果零散或成果操作性、應用性不強,也有部分課題研究成果東拼西湊、甚至完全照搬復制網絡發表課題研究成果的。究其原因有:一是研究者對課題研究工作認識不夠深入導致研究工作展開無序、低效或者支撐資料組織、呈現不足;二是研究者因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等種種因素干擾在課題研究中投入時間、精力不足,研究進行膚淺、粗糙;三是研究者受功利思想影響對課題研究工作態度不端正,研究沒有實實在在進行,成果“拿來”多。
針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1、課題研究工作學校管理跟進
學校對課題研究工作管理的深入程度對課題研究的規范性與研究是否有成果有直接影響,所以,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學校管理也需要跟進。
(1)選題把關。課題上報立項前學校應進行初步審定,分析教師選擇的課題是不是立足所處環境實際情況,是否能體現出應用性、實踐性研究特點,還應適當考慮課題的標題是否規范、是否有吸引力,研究是否創新等。
可以把校級審批立項過程納入教研組活動,在教研組會上讓課題組成員用說課答辯的方式進行匯報,再讓同組老師討論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對不切合實際或需要修改的,指導其做調整或修改完善。
(2)過程管理。課題立項后從擬定課題實施方案到每一階段的研究計劃制定、研究實施、研究總結,學校可以納入教學管理中時時指導。
(3)結題驗收。學校對提出結題申請的課題應先行組織驗收。課題結題評審前有的學校在這方面就做了有意義的嘗試,學校將全鎮提出結題申請的課題組成員集中起來,進行匯報展示與交流評比,促使其梳理研究過程,完善資料,突出重點匯報。
2、研究者端正學術研究態度,豐富研究工作理論知識,扎實認真進行課題研究。
(1)慎重選題,嚴謹論證。教師慎重地從學校、班級德育中的實際問題出發,選擇本地本校本班個性化的研究課題,選擇研究后對促進德育工作有實際意義的課題。不論是自我問題研究,還是別人的成果轉化應用研究,課題研究應該目標明確、內容具體、研究思路清楚、方法得當、成果有預期,即研究預設論證嚴謹。
(2)精心籌劃,認真實施。課題立項后,精心籌劃實施方案,盡快召開開題會議,按照實施方案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實踐,反復修正,一步步扎扎實實展開研究。過程中及時收集整理階段性成果,撰寫階段性研究報告。
(3)梳理資料,提煉成果。研究后期,要及時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匯編成冊。要善于提煉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4)實踐驗證,推廣運用。把研究成果積極在德育工作中進行實踐,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廣和運用,使研究成果轉化為德育工作助力。
德育課題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促使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校德育工作提升的有效途徑,讓我們在德育課題研究的道路上共同研究,積極實踐,為成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為培養出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施為東. 小學德育教育策略解析[J]. 中外交流,2021,28(3):236-237.
[2]李娜. 小學德育教育現狀與對策[J]. 科學咨詢,2021(7):164-165.
[3]潘娜. 對話育人:小學德育創新實踐研究[J]. 課程.教材.教法,2020,40(6):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