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華
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經31年了,擔任班主任工作也20多個年頭了:剛剛當班主任時,象學生們的姐姐,沒有距離,無話不說;也象學生的伙伴,可以一起盡興游戲;而今卻離學生越來越遠了,特別是給學生縫衣服時,小男孩脫口而出的“老師,你真象我媽……”這話或許是孩子的感動之語,卻著實令我感慨萬千——年齡是我和學生之間的天然“鴻溝”,無法逾越,而愛(無論是手足之愛,還是友愛亦或母愛)仍是最好的虹橋,可以讓我們直達彼此的心靈深處。
班主任如果能把自己真正融入學生中間,多理解他們,使他們信服你,愿意把你當作他們的好朋友,愿意與你多方面地交流思想,那班主任工作就一定會很順手。以下就是我的幾點做法,與同仁們共勉。
一、嘗試用寬容、同齡人的心態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班主任與學生生思想觀點不一致,看問題角度不一致,解決問題方式也不一致,于是,許多矛盾便產生了。此時,如果班主任能多一點理解,經常想想自己是他們那個年齡時,面對班主任的教誨是怎樣一種心態,樂意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方式,厭惡反感什么樣的方式,恐怕就不難理解學生現在的抵觸情緒了。
班級各項活動要充分放手讓學生去做,如:班級布置、主題班會、學校運動會、班干部的選舉及班級日常工作都應聽取學生意見,使學生在被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別人,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如果一切都由班主任一手包辦,不尊重學生的意見,不給學生各抒己見和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對班主任產生不信任感,進而導致逆反心理的形成,不利于師生間的情感溝通。雖然學生的能力有限,可能不僅不能圓滿完成任務甚至還會制造一些小麻煩,但慢慢就會成長起來的。一旦長大,那就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前面的彎路也就是無限的風景了。
二、科學民主地處理問題,給學生“辯白”的機會
班里50名學生,瑣事繁多,班主任不可能樣樣事情都了解得那么透徹,偶爾也會帶上一些自己的主觀色彩,倘若事實并非如班主任了解的那樣而輕易就下結論,那么不僅僅是學生受委屈,而且班主任也將面臨著信任危機。學生都有自己的自尊。“辯白”不僅能讓班主任多方面了解事情真相,有助于解決問題,也可以是學生維護自己的權利和自尊的手段。做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自尊,學生懂得自尊,班主任應當高興。當然,也不否認有些學生思想認識并不正確,總是掩蓋自己錯誤,甚至于狡辯。那么,何不讓他充分表現?班主任反而可從其表現認識其錯誤思想根源,以便對癥下藥。為了學生今后少走彎路,我們就應多做耐心細致的工作,這是一個班主任最基本的責任心。班里的孔xx來自后組合的家庭,其母極其寵愛他。他初一時就佩帶手機,后經多次勸說才放到家里。前幾天,與女生發生口角,直至動手……我允許他為自己“辯白”:女生先罵他了,女生先動手的。然后我追問:這女生為什么要罵你?又為什么明明知道不是你的對手還要選擇動手呢?他就臉紅了,不好意思地低下頭開始檢討自己,并主動向女生道歉。我想正是我的“理解”讓他明白自己也是有錯誤的吧?
三、用賞識、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走近成功
班主任及時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予以賞識、鼓勵,使他充滿自信,激起他學習的興趣,讓表揚和鼓勵成為走向成功的催化劑。某些學生是長托生,長時間脫離父母的監控,使他們慢慢開始厭學,甚至逃學;但孩子都很善良,熱愛集體,勤勞能干,我就抓住這些閃光點,大張旗鼓的加以夸贊,終于讓他們看到自己進步的臺階。雖然直到畢業他們也與優秀生差距很大,但是至少,在原有的基礎上,他們進步很大,已經接近成功了。
四、抓住教育契機,潛移默化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善于捕捉學生“閃光點”。
2、選準角度,捕捉教育時機。要抓住契機進行教育,因為此時教育學生,最容易被學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如每次考試失利的后進生,往往會有在新環境中調整自己的欲望,這是轉變后進生的大好時機。因此要提前做好后進生的情況調查,主動而自然地接近他們,從失利第一天起就關懷、鼓勵、幫助他們,促使其把調整自己欲望變為爭取進步的實際行動。前幾天,剛畢業的郎xx又來學校看我了。他可是當年的淘氣大王,初二合班時,我成了他的班主任,他的抵觸情緒油然而生,以與我為敵為快樂。但是還比較有孝心,不希望母親受傷害。我家訪時了解到這一點后,就與他長談,告訴他:為了母親的笑臉,要努力約束自己的言行,否則,孝順就是一句空話。也許是家訪時我表揚了他的原因,亦或是多次的談心打動了他,此后,他視我為可以交心的朋友,加強了自控,進步很大:主持主題班會時的一番感言,讓很多老師落淚……畢業后仍經常來看我,連我現在的學生都記住他的名字了。這或許就是愛的力量吧!
五、做學生的大朋友,走進他們的心靈
1、遇偶發事件要有耐心。班里有一個學生郭xx,是個懶懶散散、很不服管的孩子。幾次教育失敗后我總結出:對待這樣的學生需要根據他的特點,拿出比對別人更多的耐心。因此,在解決問題時,我盡量讓自己說話的語調輕松自如,把講道理變成聊天式的談話,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為了使我與他的關系更融洽,我常表揚其優點——勤勞能干、有一定的號召力,發動周圍同學幫他,使他生活在有自尊有自信的集體之中。前幾天我從超市回來,恰好遇見他與一個男孩迎面走來,他長高了很多,如果他不主動打招呼,我根本認不出他,他伸手接過我手里的東西,對他弟弟交代了幾句,堅持送我到樓下,感謝我當年的關愛,那些開導的話讓他與現在的同事相處時有更多的自信,并留了聯系方式,望著他的背影,我感覺自己當初的耐心有價值。
2、用真情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對學生懷有真誠的感情,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誨。如在學生生病時遞上溫熱的水和幾粒藥片;端午節時發動家近的同學為住校的同學帶雞蛋和粽子,當住校學生接過我和同學帶來的熱乎乎的雞蛋和粽子時,我相信他們眼里閃爍著的不僅僅是見到美食才有的喜悅吧!因為我覺得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會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事業的基礎和開始,教育的成功來源于對學生的最大熱情。學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愛,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愛的甘泉灑向他們的心田,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使得學生對教師崇敬、信任和親近,形成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訴我:要緊跟時代的腳步,順應歷史的發展,就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和學生一起成長;及時轉變觀念,要從管理者過渡到引導者,不再是單純的說教,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探求人生哲理,引導他們而不是塑造他們。最最重要的是要把愛融進班主任工作的點點滴滴之中,搭建心靈之間的彩橋,讓學生在愛中逐漸長大,長成茁壯的大樹或者裝點世界的小草。只要有愛,成長就是快樂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