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亞
摘要: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大量運用,使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乃至整個教學過程均發生了巨大變革,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傳統教學,教學效果
隨著多媒體的迅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二者相互結合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現代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自覺的、主動得獲取知識,該應用還能夠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注意力容易轉移,學習的積極性往往來源于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培養和激發其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傳統教學中,單憑教師一張嘴、一支筆、一塊黑板,顯然教學手段單調、死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現在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多個角度來刺激學生的感官,直觀地展示事物的本質和其內在的聯系,以較深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把靜止的語言文學變為動態的、直觀的畫面,極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比如《日月潭》一文,描寫了我國臺灣省的代表性風景名勝——日月潭,該地區對于小學生是比較陌生的。教師可以制作各式各樣的課件,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有機結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被帶入到了相應的情境之中,進而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傳統教學往往依靠教師的板書、解釋和學生大腦的空間想象,再加上學生的一點點實際生活經驗,面對空間想象能力尚不足的小學生,教師費了很大的勁兒,學生才勉勉強強、模模糊糊地有了點知識的影子,教師教學過程呆板。多媒體的可視性,減少了老師板書的時間,而且借助動畫的方式,還可以將答案隨時展示出來。
不管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利用多媒體教學,都能最大限度的增加教學容量,優化課堂教學。新授課時,借助多媒體,可以用不同字體或不同顏色強調字詞的音、形、義,還可以更加清晰地梳理課文結構、解決傳統黑板容量小等難題;復習課中,多媒體的作用就更大了,如同時展示整個單元的知識要點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開展有針對性的練習、同步進行課堂評價等,真正做到了優化課堂教學。
三、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對于語文課最難操作的是評講作文課型,傳統的講解,學生手里沒有具體可感的東西,也不可能把每篇好文章全部印發給每個同學,存在的共性問題也不好講解。有了多媒體,許多困難就會迎刃而解,先把批改好的作文,按照“新穎題目”、“精美開頭”、“巧妙過渡”、“優秀片斷”、“好詞妙句”等的順序摘抄下來,制作成幻燈片,并署上每個同學的名字,并且盡量不重復,這樣能使班上絕大部分同學得到表揚。當學生在教室的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姓名時,那種喜悅感、成就感是老師的口頭表揚所不能比的,更能激勵學生練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此之外,大屏幕上展示的“文章病院”、“佳作欣賞”等幾個板塊,有助于學生共同討論,學生的創造力和敏捷的思路將會漸漸被激發出來。
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知識貯備不足,缺乏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是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進行概括做出判斷。在他們的頭腦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多媒體教學通過展示文字、圖片、圖像、聲音等,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語文教學情境中,能夠把靜止不動的、無法看到的運動變化使之“活”起來,通過直觀的畫面,使學生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培養并發展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空間概念,模擬仿真,呈現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檢測教學效果在傳統教學中,許多當堂的知識點無法進行課堂檢測,而是只能放到課后由學生練習、鞏固。運用多媒體,課堂上就可能在完成相同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節省許多時間。教師只要根據當堂的教學目標,在課前準備好需要鞏固的不同題型的練習,投到屏幕上,就可進行檢測,使學生得到及時的復習與鞏固,又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而且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恰當、巧妙、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的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但多媒體仍處在教學的輔助地位, 它還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要避免出現為用多媒體而牽強附會的現象,要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教師的語言、表情、姿態、板書始終是連接各種教學媒體最活躍的因素。所以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課件,通過認真的教學設計,并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向更加縱深的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