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波 李子嶠
摘要:我國的傳統文化對于人的道德要求是非常注重的,因此道德與法治觀念的培養就顯的十分的重要。當今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入人心。學生的小學時期正是樹立正確道德觀以及強化法制觀念的重要時期。本文就主要對于小學道德與法制現狀進行探究,并提出對于這兩方面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提高;策略
小學時期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高度的重視,要加強對于學生道德法治實效性訓練,要強化對于有關教育方式的持續改善,進而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國家未來優秀人才。
一、小學道德法制觀念存在的問題
當今時期許多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時,都極其的缺乏積極性,究其原由為課程過于的單調,單純的給小學學生講述道理,這對于學生來說并沒有實際的切實感受。因此,在這門課堂之中就需要教師進行多元的教學方法,不能單純的只輸出知識。道德與法制課程的教學,因為它較為鼓噪的獨特性,所以需要教師在有關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擴展,但是,大多數的教師對于這門課程都是采取只講解課文例子的情況,又因為這門課程與學校中其他的主科相比,其重視度不夠,因此學生往往也只是對書本的內容進行學習了解,對于教材中所講述的法律認識不夠深入。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提高策略
(一)教師要改善對應的教育理念
當今時期,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改善對應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對于道德與法制度的重視度。如今社會信息極大的豐富,學生可以通過各種視聽渠道去獲取大量信息,這些信息都會刺激他們的心智發育。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今的教師就需要根據時代狀況去改善自身的教學方式,要增加學生的探討,著重啟發學生對于道德與法師問題的思考,進而使當今的學生可以在新時代中樹立健康的道德法制觀念,進而促進學生的自身道德修養。
(二)強化課程深度,拓展教學意義
當今課程改革的理念之下,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提升了法制的重要性,這體現了我國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在對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就不但要以教材去作為基礎,更需要去拓展教材內容。在教材之中其實是有可以進行模擬教學的課堂的。例如在《班級生活有規律》這節課程中,教師就可以安排班級值日為一個教學情境,將學生分為不同的組,由此去安排他們進行不同的工作,學生在實際的工作中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班級人數太多,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一起勞動,如果硬要一起就會出現工作不公平的現象,這時學生就會對值日進行好規劃,最終制定出有關規定,進而樹立起會使每一個同學都能心服口服的值日工作道德感。
另外,活動式教學與情境式教學有緊密的關聯,活動式教學離不開情境教學的課程設計。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從教學目標出發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師生參與活動,共同營造教學氛圍。在設計的場景中展開活動,在活動中感知快樂、學會關心、熱愛生活,教師和學生雙方情感交流、思維互動,共同達成預設的某種境界或氛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并且有情境為依托,可以身臨其境,不知不覺被課程所吸引,積極投入學習,最終獲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繼續停留在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單調沉悶,與學齡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相悖,長期以往,難免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引發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厭倦。
(三)樹立榜樣精神,堅定道德法治信念
道德與法治信念是由多方面因素所促成的,學生需要先知道生命行為使正確的,進而獲得深刻的情感促動,堅定自身的意志,最終去知行合一踐行理論。在這過程里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所以學校教師是需要不斷地加強對于榜樣人物事跡的宣傳,例如,我國在新中國七十年慶上就給予了袁隆平、屠呦呦等人頒發了勛章,不斷的宣傳他們的偉大事跡,以此來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樹立好榜樣,以號召全體國民去學習他們的精神,以開啟建設美好國家未來的新篇章。
(四)從課堂走向公園、社區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
道德與法治教學以活動式教學為基本形式,那么教學的空間自然可以從課堂拓展至公園、社區等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道德與法治教學不拘泥于課堂的狹小空間。例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我和大自然”的單元,“花兒草兒真美麗”的教學設計中,把課堂從學校移到公園就是不錯的選擇?!拜p柔的春風,溫暖的陽光,公園草地上,嫩綠的小草,成片的小花,紅色、黃色、藍色、紫色……把綠色的草地點綴得五彩斑斕,陽光下,微風吹過,花兒閃著光輕輕地向我們點頭微笑。”公園里的道德與法治課堂輕松又生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感受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用語言或文字傳遞這種美好,同時兒童愛玩耍的天性也得到釋放。這堂道德與法治課堂,一定可以圓滿完成讓孩子體驗自然之美的教學目標,還能讓孩子對道德與法治課戀戀不忘。
(五)從單一的量化考試走向開放、多元,關注兒童個性化表現
道德與法治課程評價要摒棄傳統的知識考查為主試卷考試或寫心得體會的作文考試形式。道德與法治課程評價的目的是激勵每個兒童的發展,課程的評價應以質性評價為主,量化評價為輔,重視兒童在教學中的個性化表現。采用的評價方法包括:觀察、訪談、問卷、成長資料袋評價、作品分析等。評價要關注過程,重視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如關注兒童在活動中是否積極投入、努力探索、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主動與同伴討論,克服困難等。即使活動最后沒有達到預期,也應從兒童體驗的角度加以珍視,而不僅僅是重視最后結果。評價應追求多元,不用一個統一的尺度去評價所有兒童,尊重差異,關注兒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發展。比起單純量化考核,多元化的評價更能獲得對兒童全方位的、深入的了解。從而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中,教育工作者能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不斷積累成功體驗,健康、自信地成長。
三、結束語
對于小學學生來說,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正處于觀念成熟的重要階段,良好的思想品格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對于教師而言在新時代時期就需要不斷的去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并豐富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及有關的教學方法,強化課程深度,拓展教學意義,啟發學生深入思考,以求可以將學生培養成擁有優良道德法治精神的未來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高莉. 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小學時代(奧妙), 2020, 000(004):89.
[2] 徐立軍. 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