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學長期以來偏重語言技能訓練,而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以致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認知、分析、推理和發散能力的問題尤為突出。高考英語新題型讀后續寫的出現則有效的緩解了這一問題。本文闡述了教師可以借助讀后續寫來對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行培養,并提出了相關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 思辨能力;讀后續寫; 方法策略
一.引言
思辨能力是成為高素質人才所必備的能力,是提高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策略。英語寫作是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有效課程之一。將思辨能力的培養融入到英語寫作課程教學中去,讓語言、內容與思辨融合起來,以提高英語寫作課堂效率,提高大學生的思辨能力是當下每位英語教學者們應以踐行的要務。
二、 思辨能力的內涵
critical thinking(思辨能力,也有專家譯作批判性思維思辨能力)即思考辨析的能力,主要包括觀察、認知、解釋、分析、推斷、發散等方面的能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我們迫切需要思辨能力對獲得的信息進行批判性分析,從而進行創造性思維,提高個人在競爭中的核心實力。學校教育在個人的思辨能力形成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肩負著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大任。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思辨能力可以和英語寫作相結合。英語寫作的思辨能力指的是寫作者在寫作過程中能準確地定位問題,理性、客觀地全面分析與評價問題,腳踏實地地結合實例闡釋問題、解釋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最后寫作者還能宏觀地回顧整個思考過程,進行自我反思,為下一次的寫作任務做好準備。
三、英語寫作教學中培養思辨能力的現狀
寫作是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最有效的課程之一, “寫”是重要的產出性技能,寫作教學是學校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了解學校英語寫作教學中思辨能力的培養現狀,筆者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在一所省重點學校進行了調查。筆者對問卷和訪談所獲取的數據進行了整理,發現學生的英語寫作的思辨能力的培養現狀不容樂觀。但是筆者也發現英語學科中的新題型——讀后續寫可以幫助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四、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概述
讀后續寫是指在對閱讀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練習,實現語言的輸入與產出、語言的模仿與創造、語言學習與運用的結合。讀后續寫的優點頗多,它的特殊之處在于它不僅考查詞匯和時態等要素,更多的是在思維層面考查“續寫部分”與原文之間的銜接度、語言的豐富性和語句使用的準確度。在讀后續寫過程中,學生需要基于對原文的理解去創造新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原文中所給的信息進行進一步的加工處理,并根據原文所提供的各方面的信息進行推理,判斷故事情節的走向,創造性地模仿和運用文本材料中出現的語言來續寫故事內容,實現語言模仿和創造性使用的有機結合,推動思維由再造型思維向創造性思維的轉變。讀后續寫題型本是就是學生思辨能力的一種展現形式,與此同時好的思辨能力也能夠幫助學生創作出更加優秀的續寫作品。
五 英語教學巧用讀后續寫提升學生思辯能力策略
讀后續寫題型在高考中的引入,主要是為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讀后思考能力和英語語言運用及創造力。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讀后續寫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策略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一)科學選材,為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奠定基石
讀后續寫是以讀為基礎的再創作。閱讀材料的內容是學生后續寫作的依據,它的內容和語言形式奠定了后續寫作的基調。所以科學選擇閱讀材料是高效寫作的必備條件,也是激發學生創造性寫作興趣的重要因素。筆者通過研究多年各省高考讀后續寫的真題發現,讀后續寫的文章幾乎都是詞匯難度尚可,趣味性極強的記敘文。這類文章貼近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一段戛然而止的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讓寫作成為一件有趣的事情。筆者從中得到了一些關于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閱讀材料選擇方面的啟示。首先,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選取教材中故事型的文章進行讀后續寫的訓練。例如,牛津英語模塊5unit1 readig —secrets and lies 就是一遍很好的讀后續寫材料。文本易于理解且作者在文中留有懸念--Now I have lost my best friend. What shall I do ? 教師可以以課本為載體,充分利用課本材料,引導學生將自己代入文本角色中去,思考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進而對故事進行續寫。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選擇續寫材料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留意平時所看的英語閱讀材料,選出易懂且推理性強的英語文章作為續寫的閱讀材料。這樣就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由被動的閱讀變為主動思考,以此鍛煉他們的思辨能力。
(二)認知體裁巧用閱讀技巧,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式閱讀與寫作
讀后續寫,讀懂文本是基礎。在進行讀后續寫時,首先要讓學生快速地進行文本閱讀,理清文章脈絡,抓住文章大意,明確寫作目的和要點。此時,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技巧的指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和指導學生仔細研讀文章。鑒于讀后續寫的文章多為記敘文,所以教師應該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引導他們根據記敘文的六要素,將文章中比較重要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索,從而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生通過回答when,where,who,what,why,how,掌握故事的發展路線,抓住文章大意,推理出合乎情理的故事發展方向,從而創作出優秀的續寫作品。以2021新高考讀后續寫的思維導圖為例:
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很容易就抓住了文章的大意:文本標題是A MOTHER’S DAY SURPRISE,說明故事是以母親節為明線和以surprise為情感線展開描述,講述了雙胞胎Jenna和Jeff為了體現了對媽媽的愛動手給母親做一份美味的早餐,但是不幸的是,他們連連失敗。由此老師可以拋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讓學生思考雙胞胎為什么會連連失敗?他們是否做出了早餐?他們又是如何做出美味的早餐?當母親看到早餐時有什么反應?在回答這一列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就對故事發展的走向進行了合理地推理。
在續寫后文時,學生往往被要求續寫內容需要與前文的故事保持主題、邏輯一致,但這絕不是對學生發散思維的限制。學生在把握好文章主要情節發展的前提下,也可以發揮個人想象力,讓續寫部分內容更出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保持個人見解,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構思如何讓故事內容更加完整,并發揮自身想象力讓續寫故事更加具有創造性。
(三)抓住細節描寫,激發學生的情感思維能力
在對續寫材料進行閱讀時,不難發現文章往往會有情節和情感兩條線索。 情節線索可以通過文字表述直接捕捉,而情感線索是隱性的,這就須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去通過一些細節對文本的深入分析,突破表象挖掘出隱性的情感脈絡。人物的情感變化可以通過他的肢體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以及所處環境來進行烘托。所以,在處理續寫材料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劃出文本中對人物動作、心理活動、情感態度以及環境等細節進行描寫的詞,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列出所劃詞匯,來分析人物的情緒變化,以情感線索為依據設計續寫部分的故事情節的發展。例如,2021年1月浙江省新高考讀后續寫講述的是作者在萬圣節發生的一件囧事。老師可以示范性地劃出第一段中的compete with,seek out the biggest pumpkin 等動作描寫,引導學生總結出“I”一開始時的情感是excited。鼓勵學生由第二段中 forgot to weigh, was determined to prove my point, forcing my had inside the pumpkin 以及第三段中的bent over and pressed my head, got jammed, unwilling to quit 歸納出“I”當時的情感是competitive。當老師指引學生劃出第四段開頭的句子My excitement was short-lived以及后文中的bent back over, tried to remove, pulled hard , shouted, can’t get out 時,學生不難得出“I”此時的情感變成了panic。結合提示句的內容,學生可以得出在故事推進過程中,“I”的情感線是:excited--competitive--panic--worried-- relieved. 總之,指導學生通過分析細節描寫,讓學生與故事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思維能力,從而為讀后續寫注入靈魂。
六、結束語
英語思辨能力是新高考背景下學生一項重要的能力。提升英語思辨能力是發展學生英語學科素養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讀后續寫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科學選材,巧用閱讀技巧,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式閱讀,指導學生把握細節等策略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
參考文獻
[1]譚洪進. 殷炳蘭. 英語寫作教學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教學與管, 2014 (2)
[2] 許 蓉. 試析高中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 新課程(中學), 2017(06).556
[3] 孟浩. 巧用讀后續寫,提升思維能力[J] . 校園英語, 2019. 172-173
[4]袁漢邦. 指向思維品質提升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實踐[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9(10)
[5]彭薇. 英語寫作中思辨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 ?中國教育學刊, 2018 79-81
[6]易平.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策略分析 ?課程教育研究, ?2019 (8)
【作者簡介】 謝麗娟 ?湖南省懷化市沅陵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