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學梅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學好語文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忽視語文學科特點,與學生生活脫離。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特點,就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的生活化進行思考與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方法策略
長期以來,很多課程的知識概念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教學時忽略了學生周圍生活,使得來源于生活的知識與生活脫節。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語文知識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道理未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了探討。
一、做一個熱愛生活的語文教師
教師是學生在學校里主要接觸的成人,是學生在做人、做事等方面的榜樣,因此,從語文學習的角度來看,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可以在平淡中看到不凡、苦難中看到希望、習慣中發現美與幸福的人。只有這樣,他(她)才能夠帶著智慧、幸福和感動與學生一道進行語文學習,才能談及生活化的教學。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一言一行都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語文教學目標不僅僅在于教會學生讀書寫字寫文章,而且還要教會學生正確達觀的生活態度、做人的準則和風格。因此,只有教師首先是個有心人,將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時時與學生分享,才能與學生產生更多的共鳴,增進更深的情感,才能給學生更多有益的影響。然而,我們都知道,真實的生活總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困難與波折,作為語文教師更應該努力錘煉自己的心性,做一個生活的強者,給學生帶去更多力量和溫暖。因此,生活化的語文學習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利用生活情景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之一,要想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必要從創設生活情境入手,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如游戲、表演、競賽等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開展教學,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既充滿情趣又富有童趣,從而讓小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為更好地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可以巧用生活化的情景導入,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具體可以采用的方式如:事物導入,如一幅畫、一件玩具等,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認識;活動導入,在課前設計短暫的體驗活動,讓學生談談活動中的感受;巧設質疑,針對學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將其與要學習的內容結合起來,引發學生的質疑,調動學生參與;觀察導入,將學生生活中遇到的、觀察到的現象與結果展示出來,引發學生思考,再引入學習內容。另外,還可以使用猜讀導入、討論導入、評價導入,甚至是對聯導入、猜謎導入。通過生活化的情景導入設計,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三、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促進課堂生活化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小學語文老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陣地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語文老師應該想方設法地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讓小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富有生活氣息的課堂中積極主動地學習。從滿足小學生喜歡新奇、刺激的心理角度出發,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多多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營造濃郁的教學氛圍。這樣,既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為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感蓄勢做準備,為課堂學習的深入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教學“桂林山水”的時候,不少語文老師就很頭痛:明明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卻苦于很多學生根本就沒有去過桂林,缺乏對于桂林的第一印象,要如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研讀文字,從字里行間體會到桂林山水的特點和美,進而激發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對于這類課文,教師支離破碎的講解是無效的甚至會起反作用。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多媒體手段,給學生一些關于桂林山水的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媒介,多角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再引導學生反復地誦讀課文,自己體會桂林山水的美。
四、注重寫作訓練教學生活化
寫作訓練教學生活化這一點很多教師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都已經有這個意識,例如,小學中很多富有生活氣息的作文題目“我的爸爸”、“一場精彩的比賽”、“精彩的課間”、“一堂生動的課”、“最難忘的一件事”……這些作文題目都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入作文當中,用文字記錄生活。這樣的作文題目在小學作文中數不勝數,并且許多教師都是這方面的優秀作文教師。筆者建議,在此基礎之上,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深化作文的生活化教學,例如,教會學生在記錄日常生活點滴時使用修辭手法,文學表達方式,或者是模仿語文中的名家名篇,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生活化的基礎之上更進一步。
五、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最終目標。小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解讀,主要依賴于對事物的感性認識,感性認識越是豐富,對文字的理解越透徹。書本上的許多知識,我們教師光憑自己的解說,往往效果不會好,如果能夠恰當地與生活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體驗生活,把書本知識還原成生活情景,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學“揀”與“撿”字時,是這樣處理的:把一些鉛筆倒在桌上,對學生說:“請你揀一支你喜歡的?!比缓笥种钢恢О咨你U筆說:“請你把這支鉛筆撿起來?!苯又鴨枌W生:“這兩個動作有什么區別?”學生回答:“前一個要挑選一下,后一個不需挑選?!蔽医又f:“對,‘揀字含有挑選的意思,而‘撿沒這種含義。請大家分別用這兩個字說個句子。”學生通過動作就能夠很快地理解了它們的意思,并能夠能很準確地運用這兩個詞了。如果光憑老師的解說,我想效果不會這么好,學生也不能準確地運用這兩個詞。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創新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方法和策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很好地運用語文,真正培養出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朱亞如.關于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探討[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10).
[2]旦文姬.積極探索實現小學語文教育生活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9).
[3]夏仁菊.關于小學語文的教育生活化的探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