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
摘要:小學階段語文課程在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必須在實際授課中結合具體的授課內容開展童話教育。這通過童話教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積極意義。本文主要從理論層面就語文童話教學的策略實施詳細探究,希望能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質量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實施
0.引言
小學語文教育中童話教育內容是比較重要的教師在教室教育中需要及時改變教育觀念,通過童話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創新教學的觀念以及方法,從而才能真正有助于為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1.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現狀
在國語教育中童話教育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教師在教學中理性地比感性的教育高,認知教學比情感教學重,忽視了學生在童話學習中情感的培養。這些都會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產生阻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教師在新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只有融入創新的觀念以及舉措,才能真正有助于提升童話教學的質量[1]。
2.小學語文童話教育策略實施,
小學語文童話教育中教師重視策略科學的執行,從以下幾點措施需要加強重視:
2.1童話教學注重審美能力培養
語文課程教學中涉及到的童話內容都是比較精致的,審美性也比較強,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充分注重以學生的審美能力素養培養為目標,將童話故事作為教學的重要素材,幫助學生感悟其中的美,豐富學生學習體驗。童話自身有著審美特質,通過審美能力培養這對學生可持續學習能起到積極作用,讓學生能夠對其中的形象美以及語言美和意境美這一審美的過程有充分認識了解,這對學生精神思想積極影響也比較突出[2]。
如: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講述《去年的樹》童話內容中,為能讓學生對童話中的美進行體會,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品味童話語言美以及韻律美,讓學生能在實際閱讀過程中感受其中所呈現的美感內容,讓學生展開想象以及聯想的翅膀,對童話當中描繪的世界進行想象和感受,從這一基礎上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能起到積極作用。
2.2童話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工作開展當中,要充分注重將童話教學作為要點,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舉措進行優化,從整體上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水平。將童話作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式,幫助學生在探究學習當中能夠掌握思維方法,從而才能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提升[3]。童話是比較特殊性文體,在描寫當中會運用到夸張以及擬人和對比等表達方式,教師要注重結合童話文本內容來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促進學生能從語言的理解方面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素養,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例如:教師為學生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同化內容中,其中在描寫的時候運用了反復結構,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時候遇到了幾種動物,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能夠從對反復的特色進行體會分析,讓學生歸納和概括,積極引導學生的監視和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質量積極培養。
2.3童話教學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比較重要的時期,所以教師在童話內容教學中,要能以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為目標進行積極優化,以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為目標展開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提高語文知識運用能力[4]。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述童話內容,可以為學生建立意境的方式學習,引導學生到意境中進行語言表達,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素養。
例如: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述《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內容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可以科學地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生動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童話內容,讓學生在情境當中進行朗讀,從中學習相應的生字詞,讓學生能夠在情境當中感受小女孩對溫暖的渴望,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從小女孩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和體會人物情感,然后再進行閱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被調動了起來,閱讀過程中就能夠帶著充沛的情感投入童話情境當中去,這對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有著積極作用。
3.結語
綜上,教師可以在實際的國語教室為了促進學生的童話知識而積極學習。這將從多角度積極優化。為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從基礎教育方面加強,才能為實現高效的教育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真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麗萍.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革新,2020(06):41.
[2]楊蘇林.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6):242+244.
[3]秦小蘇.小學語文課堂童話故事教學的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19(03):50.
[4]謝娟.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的有效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