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當前在新課改中所提出的有關怎樣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確立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理念下開展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經學習、認識技術和活動,不斷優化、完善學生理解及表達能力,繼而培育學生文化意識,拓寬學習視野,最終養成良好、優秀的學習能力。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有效推行,使初中英語課堂內容愈加豐富,實現了深度化教學,為后期課程總任務的完成奠定基礎,同時有益于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性。因此,教師需結合活動觀念,從嶄新的角度重新定義課堂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內容更為生動。
【關鍵詞】課堂;活動觀;初中;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周桂英,鄄城縣育才實驗學校。
新課改下的課堂活動觀的提出,主要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提升整個課程活動的綜合性,實踐性和關聯性。課堂活動觀下的初中英語教學,需要緊密結合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案例,圍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以課堂活動為載體。通過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解決一個個課堂問題,體現課堂教學活動觀。
一、課堂活動需以目的策略為依據,堅持和教學目的相關的準則
有學者提出,活動目標關鍵在于活動中各種問題的解決及處理,重點是新知識的感受還是訓練技能的掌握,亦或是呈現發展策略,還是情操的培養。只有確立活動目標,才能使教師結合所教授內容的特點合理制定活動。因此,初中英語教師需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設置與學生特征相適應的教學活動,使教學目標及活動內容相一致,與教學目標平行,以此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Starter Unit 3 “What color is it ”一文教學中,在學習What's this 這一語句時,教師有目的性地實施了英語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先進行了任務安排,對和顏色有關的日常用語、詞語進行有機結合,進行26個字母的鞏固及復習,同時使用英語進行日常物體顏色的描述。
T:Arrange fruits such as apples, bananas, grapes, and play alphabet songs。
其次,讓學生通過聽歌,發現水果用語中和26個字母間關系。
T:Set out which colors are contained in apples, bananas,and grapes, and which letters are composed of these colors in English(學生兩眼無光,未做明顯反應)。
最后,引出教學內容
T:Point to the corresponding bananas, grapes and other fruits, and guide students to use the form of “What's this”“ It's ‘xx”“ What color is it”“It's xx.”。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利用簡單的聽歌環節,并借助生活中學生常見的物體進行英語教學,使學生更易掌握所學內容,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對物體的顏色加以描述,同時進一步學習分辨物體的用語。另外,學習掌握字母Ss~Zz的字母順序,讀音及書寫,熟練運用“What's this ”語句,進而培養學生聽說能力,促使教學目標完成。
二、采用興趣策略,堅持實踐性準則
有道是“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教師”,教師在具體課堂授課時需創建真實并且貼合學生實際的語用和興趣策略,保證教學內容真實性。真實、有效的學習活動會讓學生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始終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及欲望,進而提高語言能力,優化教學效率及效益。立足于初中生個體化特征,其更傾向于情境化、自然化的學習活動。教師在任務設置時需以此為基準,將學生興趣挖掘出來。
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教學中,教師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教學活動,
第一步,課前播放和旅行有關的流行音樂,要求學生默默跟唱,這樣做可減輕學生緊張心理,也能在短時間內抓住其注意力,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T:Listening to songs to recognize music, through songs will remind you of those knowledge points.
第二步,借助相關圖片,展示不同的旅行場景及活動,如“went to the countryside ,climbed a mountain ,went to an art museum, saw some paintings, drew pictures, rode a horse”,鼓勵學生pairwork。
第三步,鼓勵學生表達
T:How was your last trip?
S1:My last trip is...
S2:That sounds...
通過所給出的單詞,讓學生自行填空,繼而引出新的學習內容,“Helen and Jim took part in the school trip, then let us experience their trip together.”,以創建情境、引導表達等方式進行學生興趣的激發,使其自覺融入教學活動,參與整個課堂。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敢于表達自己想法,有益于提高理解力及聽力水平,使學生對文章有總體性的掌握。
三、拓寬學習資源,優化教學手段
基于新課改下背景下,要求初中英語教師利用多元化教學手段、方法引導學生展開協同學習。隨近年來信息技術發展之迅速,大數據、互聯網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相繼涌現,且得到了大面積的運用,促進教學行業邁向信息化方向。當下,很多教師通過信息化手段,使英語教學資源更為豐富,能夠讓學生經多種渠道獲取知識,以此類方法實施教學,使學生逐漸形成學科核心素養。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為例,在教學中,為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亦適應課堂氛圍,可利用信息技術,如PPT、電子白板等,為學生播放中國于機器人領域上所取得的成就,亦可將機器人作為切入點,探析未來人們生活中機器人的益處。僅采取口頭描述是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所以,可以借助音頻、視頻和動畫等方式,向學生展示未來發展方向。同時指導學生運用“be going to”進行造句,談論對未來生活的預測,從而帶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主動發揮自己的想象,拓展思維,激發其開口說英語的欲望,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自主設計自己未來的生活。S1:In the future, I will be a scientist;S2:I think that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be a people's teacher more than a scientist……
以這樣的話題進入教學,并借助信息化技術的優勢,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不斷追求未來美好生活。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平臺可以幫助學生獲取學習知識,同樣也不能避免一些不良信息的侵入,所以,教師除指導學生獲取學習資源外,還要嚴格監督其獲取信息的正確性,以免影響學習。
四、基于困難策略,遵從以生為本準則,活動需有層級感
大量研究表示,學生學習效果和原有的學習基礎、學習策略及習慣等有著一定的聯系。相同活動環境下,不同學生理解及掌握的均有差異。教師在活動設計時,需以學生為核心,尊重學生個體化差異,分層級進行活動設置,以保證學習活動層析性及全面化。活動不可過于簡單,亦不可過于困難,因為過難、過易都會弱化學生學習動機。所以,在正式教學中,學習活動要遵從從簡到難的原則,使得不同級別的學生都能感受教學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信心。
如,在對人教版八年級“An old man tir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一文的授課中,教師設置了一下教學拓展活動:①讓學生收集與所學文章想要表達哲理相同的范文,同時找出重點語句及句型。②指導學生寫一篇關于課文中心主旨的讀后感亦或是感想,并結合學生英語學習能力進行活動的分配。
通過對學生英語水平做全面評估后,設定易、難兩個學習活動,針對基礎較弱者,選擇容易活動,基礎較為良好者,選擇較難活動,這樣一來,使得各層級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為其提供學習機會,提高成就感。值得強調的是,不管是簡單學習活動,亦為困難的學習活動,教師都要以學生為主體,遵從以生為本的理念,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五、重視課后作業總結提升
因初中英語教學活動開展,學生面臨著小學英語到初中英語的銜接,很多學生基礎極為薄弱,缺乏主動學習意識。活動化教學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師要深刻意識到課后作業的安排必要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不斷深化對英語知識的認知,培育其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和課堂間的活動交流。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為教學活動案例,通過通讀課文后,要求學生找出文中重點句型,如“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等,并要求學生課后結合所學知識使用文中重點句型、詞匯進行描述,詞匯有by the time,gotten,oversleep等,以此提高并鞏固英語表達能力。
總之,隨經濟社會發展,教育教學機制也在不斷發展變化,英語教學不同于其他科目,具一定的邏輯性和復雜性,學生主動意識不強,在實際學習中稍有不如意,就會失去學習信心,甚至出現厭煩情緒。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創新并改進課堂教學手段,以學習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激活其對知識的欲望,進而培育其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秀紅.基于課堂活動觀的初中英語教學探究[J].教育觀察, 2019(42):131-132.
[2]李冬梅.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浙江省2011年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比活動觀察[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11(8):21-23.
[3]董海燕.基于課堂觀察改進初中英語教學的行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
[4]毛秋萍.優化教學環節,促進學習目標達成——基于一節初中英語公開課的課堂觀察[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