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舒婷
【摘 要】小學美術拓展性課堂教學作為一門以藝術為重點的科目之一,對于豐富課堂拓展性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素材拍攝作為一門與美術相互交叉的藝術,對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對小學美術拓展性課程中素材拍攝策略進行研究和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美術;拓展性課程;素材拍攝
素材拍攝與美術設計是兩種不同的藝術類型,而兩者之間相互交叉,有效融合,能夠極大地培養小學生的美術審美素養,這也是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拓展性課堂教學的時候,就需要密切的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實際情況,通過進行素材拍攝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小學美術拓展性課堂開展依據
在小學美術拓展新課堂開發的時候,美術教師應當首先注重學生的設計能力,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課堂學習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課堂教學,從而尋找出與自身辦學特色密切相關的具有價值的美術課堂,深入的將拓展性課堂教學落到實處。不僅如此,美術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自身學習的需要以及自身美術興趣的發展,開發出一些能夠培養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美術課程,充分的利用美術教師自身的學習資源,從而確保小學美術課堂拓展新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小學美術拓展性課程實施的關鍵
隨著素質教育快速發展,小學生對于美術的熱愛越來越濃厚,而且美術教師通過將多種材料相互結合的課堂繪畫教學方式,以及融合素材拍攝的教學內容, 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熱情。也正因為這樣,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特長也在拓展性課堂教學中得到發掘,這就要求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從小學生的課堂實際學習情況出發,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從而根據學生的課堂美術學習愛好進行美術拓展新課堂的開展,同時,也需要融入一些素材拍攝的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對如何選取更高價值的拍攝素材進行理解和掌握,從而有效地發掘學生自身的拍攝能力,在以后進行素材拍攝相關內容學習的過程當中,也能夠提高自身的課堂學習效果和質量。
三、小學美術拓展性課堂素材拍攝的策略
(一)衍生素材拍攝
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開展拓展性課堂教學的時候,首先需要對學生的美術學習基礎能力和興趣愛好進行調查,并且在此基礎上結合美術教師的專業特長進行課程的開設。而衍生素材拍攝作為學生最感興趣的美術內容之一,這門課的課堂教學能夠極大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動手實踐操作,由于素材拍攝的器材較為復雜,學生在掌握這門器材的使用過程當中,難度也相對較大,這就需要美術教師逐步地培養學生的課堂學習耐心以及細心,如果課堂學習不夠細心的話,也就會影響課堂素材拍攝的效果和質量,最終影響素材拍攝的整個畫面效果。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進行素材拍攝教學的時候,首先應當設定一個拍攝的主題,然后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和研究,從而尋找到自己想要拍攝的畫面和內容,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材拍攝興趣,引導學生積極的觀察身邊的事物,從而領略到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美好的一面,挖掘出每一個事物的特色,有效的進行素材的拍攝,這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欲望。
例如,小學生在進行美術拓展新素材拍攝的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的走出教室,在課外的時間,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從而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尋找到需要拍攝的素材內容,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逐步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創意素材拍攝
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拓展新教學的時候,也需要具有一些創意和特色,并且根據學生課堂美術學習情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靈活的利用身邊的事物和材料,例如廢報紙、棉花、塑料杯等等進行創意素材拍攝,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通過這些廢棄塑料達到一種創意的素材拍攝效果。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鼓勵學生在課外的時間收集一些廢棄的報紙和塑料杯,然后指導學生擺成一些創意的畫面,這樣拍攝出來也具有創意效果,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術
隨著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小學美術教師在開展拓展性素材拍攝教學的時候,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多媒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在互聯網上觀看一些具有創意的拍攝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能夠鼓勵學生在課外的時間,對互聯網上的創意拍攝視頻進行模仿,從而提高自身的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
總而言之,現代化的小學美術拓展性教學也趨向于多樣化,這就需要小學美術教師靈活的針對學生的課堂美術個性化發展,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和設計,并且積極地鼓勵學生參與到豐富有趣的美術課外拓展活動,有效地激發學生自身的美術素材,拍攝特長,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課堂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姝昕.小學美術教育與攝影的結合實踐思考[J].藝術科技,2019,32(03):265.
[2]馬瑞強.談小學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攝影活動為例[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7,(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