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萌
【摘 要】對于音樂課程來說,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是非常關鍵的課程。基于我國的素質教育變革,對音樂課程的教學也逐漸顯示出了它的作用。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不可單純講授樂理知識和相關的音樂技巧,應該以增強學生的興趣為主,把小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小學生充分感知音樂律動,了解音樂知識,從而增強他們的音樂素養,為將來的音樂學習做好鋪墊。在對小學音樂進行教學時,引入聲勢訓練的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直觀的展示音樂律動以及節奏,從而強化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進行如下探究,以期為有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活動;聲勢訓練;音樂課程;小學音樂
在小學課程教學中,大家普遍認為語文、數學以及英語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但是伴隨素質教育深入發展,小學音樂課程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起來。在對小學音樂進行教學時,對于聲勢訓練的使用是非常關鍵的手段,音樂教師利用肢體語言發出的響聲,引導學生去感知音樂律動以及節奏,使其形成直觀的認知,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樂理知識,為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1.基于小學音樂教學,聲勢訓練的作用
1.1培養小學生興趣
從現階段小學音樂的教學活動現狀來看,在音樂課程中對于聲勢訓練的教學模式,同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對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對于傳統的音樂課程來說,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幾乎都是學生被動地去學習音樂知識,音樂教師也只是單純地講授。而在對小學生開展聲勢訓練活動時,不但可以讓學生間接學習音樂課程,還可以讓學生感到輕松自在,主動去學習相關內容,去體驗音樂的魅力。在傳統音樂課程中,小學生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會讓他們生成厭學心理。而聲勢訓練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能讓學生積極去了解音樂課程,以此來增強他們的音樂素養。
1.2鍛煉學生多方面能力
通過聲勢訓練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感知力,并對原有的教學活動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改變被動學習音樂課程的現狀。音樂教師在對小學生開展聲勢訓練活動時,應當正確引導學生,帶領他們去感知音樂節奏,從而讓學生跟著節奏去扭動肢體,這將能夠增強學生的反應能力。當學生在跟隨音樂節奏的時候,就會對音樂知識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了解音樂律動的特征,從而為鑒賞音樂作品打下夯實基礎。在這一過程,音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按照音樂節奏的特點去想象,以此來拓展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
1.3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聲勢訓練的教學模式,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課程教學時,不但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音樂曲目以及知識,還可以促進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為后續的音樂學習做好準備,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在學習音樂課程知識時,音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用身體跟隨音樂節奏,有利于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對將來的音樂學習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另外,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還有利于學生將來更好地學習多種樂器,為其打下良好基礎。因為樂理的相通性,利用聲勢訓練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實現他們的全面發展。
2.基于小學音樂教學,聲勢訓練的應用
2.1結合學生心理特點,進行教學活動
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身心發育是有著順序性以及階段性的特點的,若是處在不同的時期,他們的身心發育也是有所區別的。所以,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當按照學生自身的特征,來科學選取節奏訓練方式。因為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在對他們進行節奏訓練時,往往會表現出較多的興趣,所以也可以較好地按照音樂教師的教學思路來進行相關的教學活動。但是伴隨時間的推進,小學生的注意力也會逐漸減少,這將很難同音樂教師的教學思路達成一致。這個時候,音樂教師就應該結合他們的學習特征,把節奏訓練同身體律動、小游戲融合起來,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積極性。
比如,音樂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律動游戲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本身就比較活潑好動等特征,教師就可以充分借助這些特征,以此來讓學生感知音樂律動,再進一步激發他們對音樂活動的熱情。又如,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利用奧爾夫教學方式,把小學生進行分組,然后通過音樂的播放,促使學生主動感受音樂,自發扭動肢體等。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想要有效增加學生的參與熱情,還可讓學生們圍成一圈,做一些前后踏步的動作,讓所有學生都能融入教學活動中。除此之外,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可以創新音樂節奏,讓學生通過肢體語言來展示出來,以此來訓練他們的節奏感。
對于高年級小學生來說,在進行節奏訓練活動時,音樂教師還需要注重他們的思維特點,伴隨年齡的加大,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逐漸增強。對此,音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增加一些情感內容,以此來增加學生的音樂知識積累,提高他們的實踐經驗。在這個時期的學生,已經對音樂有了自己的審美,而且也可以減少對音樂節奏和樂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喜歡個性通俗的歌曲,對此,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不但要以音樂教材為主,還應該在這之中加入一些個性通俗歌曲的學習,有利于增加學生們的興趣,從而增強音樂教師的教學質量。
2.2實施多元化模式,增加課堂教學效果
從音樂教學活動的現狀來看,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往往會包含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對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活動狀況,提升小學生對音樂的辨識能力,將這個當作教學目標。音樂的辨識能力,一般是學生在感受音樂時,能否立即感知出樂曲的音符等要素。對于聲勢教學來說,它主要是通過模仿節奏的形式,為學生展現出音樂的特點,然后逐漸引導學生去模擬音樂節奏,從而讓學生全面地了解音樂節奏,并形成一個節奏認知。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接龍游戲,通常來講,每個音樂作品都有著自身的旋律特點,音樂教師在引導小學生的時候,應該以讓學生感知旋律特點為主。在進行節奏模仿的前提下,開展接龍活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旋律,也能充分地進行模仿,并增加學生對節奏的記憶力,從而提升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通過以上活動,小學生便會對音樂節奏形成一定的感知,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應積極引導學生,可以讓他們進行簡單的創作,增強學生們的創造力。還能利用音樂節奏,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該歌曲的旋律,增加他們的樂理知識以及感知能力,進而實現音樂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