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琦
摘 要:數學學科的重要性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有增無減,但有調查表明世界各國的學生或多或少都對數學這一學科有所懼怕。培養數學人才是中學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數學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所以,本文詳細闡述了身為數學教師應如何自如地在中學的數學課堂中應用教育心理學,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科學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拓寬他們的數學視野,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基礎,也為數學的發展添磚加瓦。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教育心理學
幾乎全部自然科學領域的發展進步,都需要數學來做基礎或使用數學結論做工具,因此,數學的發展進程需要無數新鮮血液的不斷注入來加以推進。而當今高考模式下的數學課堂使許多學生害怕數學、抗拒數學。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和數學的進步都是不利現象。身為未來的中學數學教師,筆者著重探討教育心理學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希望為自身未來教育事業提供準備,或在某些細微之處為一線教師提供一些方法和依據。
一、教育心理學幫助教師準確、合理地確定目標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關注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行,傳統教學模式需要調整,課堂模式不能再是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而是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什么,更要關注學生如何學,怎樣才能讓學生會學。而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有效地教學,讓學生有效地接受知識,就需要運用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要結合本節課的特點,還要結合學習者的認知特點,實行“因材施教”,如此才能真正使學習者學有所得。
二、利用教育心理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數學學科特點出發,巧妙利用好教育心理學激發學生興趣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學中求樂、學中求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引起師生間的思維共鳴。教師要力爭創設從學生實際出發,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口語表達要做到聲情并茂、妙趣橫生、精確易懂 ;教學手段上善于通過實例、演示實驗、信息技術等手段化抽象為直觀 ;注重知識的前后聯系和滲透發散,消除學生的認知障礙 ;善于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舉例如下:
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學生的缺失需要如果得不到滿足就不會出現成長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需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家庭情況成長經歷等,通過家校合作,究其原因才能準確實施教育。
韋納的成敗歸因理論更是廣泛地體現于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教師應幫助學生確立目標,了解自身情況,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改變歸因傾向,引導他們將失敗歸因于努力的不足,而不是能力的缺乏。這樣學生會接受失敗并愿意努力奮斗。
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學中可以采用問題引入:村里有個老人特別喜歡孩子,他會給每天來看他的孩子發糖果,他發糖的規則是:每個孩子得到的糖塊數正好和當時看他的孩子的人數一樣多。第一天,有a個男孩去看他,男孩子走后,又有b個女孩去看他。第二天,a個男孩和b個女孩一塊去看他。問這一群孩子哪一天得到的糖果多,多幾塊?
依次進行提問而展開的數學課堂教學一定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這樣的課堂遵循了布魯納發現學習理論中啟發式的教學原則。合理運用問答法和討論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的印象,無疑是成功的教學引入方式。
在實際數學教學課堂中,我們要把教育心理學的思維運用到教學中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了解學生的思維、思路,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參與課堂。
三、遵循教育心理學展開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
(一)開展探究性學習課堂
新課標提出要發展學生的四種能力:發現問題能力,提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正是學習者通過發現問題與合作解決問題來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基本環節為:提出驅動問題,形成計劃,實施過程,交流結果,評價反思。
(二)進行隨機通達教學
這一方法適合高年級學生的教學。課堂更加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與深化,從多角度對知識進行剖析,強調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掌握及運用。
例如:在進行三角函數誘導公式的教學時,可以先進行復習導入,然后由一個學生當前不能解決的問題sin1110°求值入手。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建構主義從學生已有認知出發的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
其實無論是建構主義還是人本主義或是認知理論,都強調遵循科學性安排教學,由此展開的課堂更加高效、完整。
四、教育心理學對“立德樹人”——“德育”的重要意義
學生的品德發展在教育心理學中也是有跡可循的。學生的品德發展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新課標與當下社會都要求數學教育要符合“立德樹人”的理念,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而學生的這些品德構成都是在后天的學習與社會生活中逐漸發展而來的。
根據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論,人的道德形成主要依賴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確立和道德評價能力三個維度。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中要在學生腦海中具有道德概念的情況下對其進行評價與訓練。
五、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引導學生高效復習
數學知識的復習相比其他學科更具條理性和邏輯性,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復習時可指導學生掌握資源管理策略,統籌時間管理、努力管理學業求助幾方面,加強其元認知學習的能力。教師也可結合相應知識點實施編碼與組織策略。
例如在復習導數時,教師可以用一定的課時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整個高中時期導數相關的題型和方法,引導他們自己做出思維導圖,將新舊知識合理組織整合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教師可以按照導數的知識點展開:定義,求導公式,斜率,極值,最值等。教師也可按照導數的題型展開:求切線方程,求導函數,構造函數,分類討論導數單調區間,含參問題求導等。
六、結語
有了教育心理學知識做基礎,我們的教學設計與課堂實踐都有了依據和科學性,對于相對枯燥的中學數學課堂來說,采用合理的心理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情分析能使課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魏書生老師放手讓學生管理班級事務的實例告訴我們,學生確實具有一切社會能力,只看教師如何去激發。
以上是我對中學數學課堂中教育心理學的應用的一些簡單看法。無數名家走在教育事業的前方,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方能接觸更加廣闊的世界與未來。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寬廣又精深的領域,在數學課堂中更有許多應用之處,未來筆者會加倍努力從實踐與理論中多方探索,以期日后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劉文光.教育心理學在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山海經:打拼(下),2016(01).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唐小平,李靖云.淺談教育心理學理論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12):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