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中平

摘 要:項目化學習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在學習過程中以項目為主線,將書本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學習及運用能力;強調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有助于營造具有探究性的學習氛圍。本文結合具體案例分析了項目化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以期提高項目化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水平。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小學數學;具體應用;策略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具有教學形式化、內容簡單、實效性差等缺點,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很難實現書本知識向實際應用的轉變。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項目化學習教學模式強調以人為中心,教師與學生需要共同圍繞一個項目來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小學數學課堂項目化就是指將傳統的理論學習轉變為解決項目過程中的動態學習,真正實現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筆者總結自身工作經驗,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化學習提出幾點建議。
一、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在小學數學項目化教學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引導者。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有限,難以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真正理解透徹并應用于生活實踐。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項目化學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給予學生引導與幫助,將項目設計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養成關注生活數學現象的習慣,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更新教學觀念,對項目化教學模式予以重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認真研究相關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興趣愛好來設計相應的項目,以此來提高小學數學項目化教學水平。
二、搭建項目化學習支架
新課程改革指出,教育教學必須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搭建項目化學習支架,不但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能夠為學生掌握并運用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項目化學習過程中,要適當地結合項目內容,幫助學生構建與項目主題相契合的學習支架,以幫助學生完成項目學習任務。舉例來說,在《分數大小比較》這節課上,教師可以通過對比兩個分數來開展教學。通常分為三類:同分母不同分子、同分子不同分母、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針對這三類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支架,向學生傳授分數的基本性質及具體的通分方法,以此來引導學生掌握分數的比較方法。搭建項目化學習支架,可以使項目化學習得以落實。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搭建項目化學習支架時要考慮支架的適當選擇與支架的搭建跨度,只有這樣,才能夠搭建出符合學生需求的、科學有效的學習支架。
三、巧妙創設項目情境
一方面,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圓柱和圓柱的體積》這節課為例,教師可以這樣創設情境:“假設我們是礦泉水瓶制作廠商,現在客戶要求我們設計一款礦泉水瓶。假設每瓶的凈含量為三百毫升,那么該如何設計才能既滿足客戶需求又節約成本呢?”在創設完情境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思考與自主探究,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結合知識點等方式來找出答案。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無形之中將項目化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項目學習任務、掌握知識點,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直觀地了解書本知識。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項目化學習模式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如動畫、視頻等方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具體形象的生活化場景。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來開展項目調查,深入分析并掌握數學知識,然后在數學教學課堂上進行演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享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還能夠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構建數學知識體系。
四、開展微項目練習
新課改推動了項目化教學活動的應用,以項目化學習為基礎的數學教學案例也越來越多,微項目練習也逐漸引起教師的關注。微項目練習是基于項目化學習模式的一種練習方法,其核心是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進一步細化核心知識點,將一個完整項目拆分為多個小項目,這種練習模式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熟悉項目化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在微項目練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并順利完成項目任務。這種練習模式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在循序漸進中完成總體學習任務。
五、構建多元評價項目學習方案
項目化學習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時,要以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其次再輔以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學生之間的交流,以此來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評價結果來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書本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習風格來優化設計項目化學習方案,逐步積累和豐富教學資源,并通過群體與個體的相互作用來促進學生進行自我調整。教師可以通過四個步驟開展項目實施,具體實施步驟見下圖。
由圖可知,在項目化學習模式中,項目的不同實施階段所涉及的支持資源及項目活動是不同的,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可以在這個連貫的實施過程中大膽地進行學術性探究,真正發揮項目化學習模式的應用價值。
六、多給予鼓勵與項目指導
適當的鼓勵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更加投入到學習中來。在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可能在剛開始時找不到思路,看到項目任務無從下手,還有部分學生在自主學習時可能會對部分知識點存在疑惑,或者因理論知識難理解而打退堂鼓或產生畏難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適當地予以指導與鼓勵,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加深對項目難點及重點的理解,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比如《圓的周長》這節課上,教師可以提出設計操場跑道起跑線的項目,鼓勵學生為400米運動員規劃合理的起跑線。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行查閱起跑線的劃分方法,進一步理解了為什么每個運動員的起跑線是不同的,學生也正是在這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掌握了圓的周長計算方法,最終掌握該節課的核心知識。
綜上所述,項目化學習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具有動態性與持續性的特征。其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及社會實踐活動,將書本理論知識與項目化任務相結合,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化項目情境來設計教學案例,使學生在解決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芮金芳.數學主題實踐項目學習:讓學習走向深度[J].福建教育,2018(19):16.
[2]李衛.新時代下思政課創新教學模式研究:基于“項目化”的思考[J].國際公關,2019(10):47-48.
[3]李人,夏曉菲.促進深度學習的項目式學習教學策略[J].教育導刊,2020(04):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