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群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容易因生物學科的本質要求而對其產生一定的畏懼情緒,導致實際的教學效果難以發揮,不利于學生生物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因此,為了能夠切實實現初中生物學科的教學目標,教師就應當努力發揮自身的指導性作用,采用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發展模式,幫助學生在探究式的學習過程當中,充分感受生物知識的價值魅力。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生物知識。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277
引言
教師要遵循客觀規律,理性地分析當前的教學狀況,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以多角度的方式展開初中生物教學,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等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讓學生以不同的角度開展對初中生物的學習,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改教學計劃。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氛圍枯燥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大多都來源于課本,很少涉及日常生活,這就導致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內容不能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而且大部分教師會以節省學生的學習時間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以基本的機械性傳授知識的形式為主,很少使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來向學生展示與生活相關的內容,長期在這種枯燥無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會很難產生對環境保護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出現敷衍了事的現象。
(二)教學的實踐效率較低
初中生物作為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雙重結合的學科內容,需要在生物教學活動的開設過程中,注重知識與技能的雙向發展,以此保證學生能力素質的有效提高。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對改革教學活動的認知偏差,導致其實際教學目標缺乏進一步的鞏固與拓展,致使初中生物教學的實踐效果難以達到基本要求與發展目標,無法對學生的生物學習產生有效幫助。
二、初中生物教學解決策略
(一)融入相關生活元素,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生物是一門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學科,這是實踐證明的觀點。并且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融入相關生活元素也是新課程改革對生物教師提出的重點教學要求。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初中生物教師,要懂得引入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的生活元素,讓學生意識到生物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價值,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獲取生物知識與技能的狀態當中,以求提升學生應用生物知識解釋現實生活各種現象的能力,綻放出精彩的初中生物課堂。例如,教師在講解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中與呼吸作用有關的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中蔬菜為什么放久了會變壞、蘿卜放的時間長了為什么會空心等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去探索與呼吸知識有關的內容。通過設置與生活中有關的問題來調動學生的探究心理,讓學生認識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在生活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初中生物知識的作用。
(二)開展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初中生物教師,要懂得開展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生物進化的歷程》這一節為例。首先,筆者將學生劃分成了科學學習小組,對學生說道:“我們已經有了對生物概念的了解,知道了各種生物是經過漫長時間逐漸演變形成的,那么生物為什么會不斷發展呢?”于是組織學生之間合作交流了這一問題。然后,筆者詢問了學生的交流成果,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做了進一步的分析,對學生講述了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幫助學生合作概述了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使學生了解了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最后,筆者對學生進行了與生物和諧相處和保護生物的教育,引導學生歸納了學習內容,安排學生在小組中交流了學習收獲。這樣,筆者通過開展合作學習,發揮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倡導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學生處在了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當中,助力學生以愉悅的學習心情充分獲取了知識與技能,順利完成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建立學生自主探究的實踐機會
初中階段生物學科的教學目標與要求,本來就需要學生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實驗操作提升自己思考探究與動手操作的能力。而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可以在實驗探究過程當中,充分開拓自己的思維邏輯,有效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素質,滿足生物教學的發展要求,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例如,教師在講授學生《種子的萌發》這一課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從家帶一顆種子,然后種到學校的草地上,定期觀察種子的生長情況,記錄種子的變化。再結合教師的課上講解,讓學生對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提高生物學習的效率。
結束語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加速教育創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初中生物教育的質量有重要意義。開展教育活動時,要認識情況,創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充分刺激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更積極地參加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崔劍平.基于新課標的初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06):39-40.
[2]巫良謀.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1(02):16.
[3]戴寒芳.初中生物教學潛在問題及解決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2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