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一直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閱讀與寫作有著直接的關聯性,相輔相成,同時對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以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的讀寫結合策略為主要分析與探討的內容,對讀寫結合策略的應用及創新優化提出建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小學語文;五年級;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428
引言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會采用大量閱讀與寫作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讀寫訓練。這樣的教授方式,對于小學生來說,無法真正讓他們自主理解讀寫要領,掌握讀寫技巧,甚至可能會對讀寫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進行優化與創新,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探索,并從自身角度出發進行有效練習,是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是實現愉快課堂、高效課堂的可行方式。
1.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意義
語文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不斷積累知識,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儲備必要的知識與素材,從而有效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科素養。學生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而由教師引導進行寫作練習。小學生正處于快速學習與發展的階段,其智力與各項能力正在逐步發展,讀寫結合的教育方式能夠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發展。
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在保證教學效率的同時,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小學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與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通過讀寫合作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練習,提高學生對于事物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與探索的興趣,以好奇心驅使學生開展更多的學習與探索,并以自身角度出發,將所見、所聞、所想進行抒發,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2.五年級語文教學的讀寫結合策略分析
2.1巧用教材,滲透讀寫結合理念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優秀文章,尤其以高年級段語文教材其內容更為豐富,題材更為廣發,其中亦含有大量的哲學思想。教師應當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有效閱讀,增強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感悟,并將這些以自己的文字抒發出來,形成作文習作。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走遍天下書為侶》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對作者寫作背景、寫作意圖的深入剖析,幫助學生認識到書籍、閱讀對于一個人的影響及深意。幫助學生認識到閱讀的意義,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理解作者文字背后的意義。并嘗試通過自己的文字,將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及課后作業設計的時候,可以更多地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化為文字,進一步促進學生在閱讀后,更深層次地發覺內心的所感、所悟,實現讀寫結合教學的真正目的。
2.2帶領學生深度閱讀,挖掘閱讀文本的寫作技巧
許多小學生在進行寫作練習時,常常出現寫作素材匱乏,修辭手法單一等問題。在進行寫作練習時,常常以湊字數為目的,無法真正實現寫作練習的真正意義。教師應當關注這些問題,并幫助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挖掘寫作素材,從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教師應當通過引導學生開展深度閱讀,從修辭手法、遣詞造句、抒情方式、文章整體結構等方面進行文章的分析與鑒賞,以此提高學生對于文本閱讀的認識與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幫助學生更好地獲取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梅花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于課文中墨梅圖、梅花、繡著血色梅花的手絹等內容作為閱讀的引導內容,通過在文章中尋找這些詞匯的意義及引申含義進行對文章的深入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墨梅圖對于老人的深刻含義的同時,幫助學生更進一步理解以梅花喻氣節的寫作手法與寫作意圖,進一步促進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同時,在完成閱讀練習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具有自身特色的寫作練習。請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將自己認為能夠比喻人的氣節的事物進行描繪,并抒發出相應的真情實感。
2.3開展續寫訓練
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后,對寫作會產生一定的興趣。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興趣特點,以此為出發點增加寫作練習的效率及成果。學生在對文本閱讀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閱讀感受,尤其對于故事閱讀,更有將故事延續或改寫的想法。教師應當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思路,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文章中的精華,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的知識儲備,以此為起點進行文章的續寫甚至改寫。
以《落花生》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結構、把我文章內容之后,通過對文章中的人物描寫,分析人物特點,并針對人物故事,展開想象。這是一個充滿家庭特色的小故事,雖以簡單的花生作為故事的串聯,但其中融入了大量的以物喻人的深刻含義,是學生們需要深度理解并進行有效分析的內容。學生在真正掌握文章買落后,對文章進行續寫,將真正的“落花生精神”滲透進學生的思想之中,從學生的文字中再次進行體現。
2.4加強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大量的文本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協作素材,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提升學生對于事物的觀察與理解能力。教師除了應當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閱讀體驗,同樣也應當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課外閱讀,增廣知識見聞,開拓視野。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小組成員共讀一本書,并進行各自的觀點闡述。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小組成員進行興趣方向的篩選,挑選感興趣的書籍及內容進行閱讀,在重返滿足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提高閱讀的效果。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針對五年級小學語文的教學,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以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培養學生閱讀及寫作技巧為主要目標,融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策略,以讀寫合作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是符合當前教學形勢要求,滿足學生學習興趣,以增加學生閱讀量及知識儲備為前提,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實現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創新化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鐘福萍.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實踐分析:以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5,(9).
[2]曹利娟.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摘錄策略的意義及運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5,10:70-73.
[3]焦偉娜.搭建閱讀與寫作的橋梁———中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策略探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4,0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