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對農村氣象服務過程當中信息技術的利用入手,并結合實際的情況對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促進農村氣象服務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農村氣象服務;應用
1 農村氣象服務的重要意義
首先,氣象服務工作在防震減災方面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之下,只有通過提高氣象服務工作的現代化建設水平,才能真正意義上提供防災減災支持,以此來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保障。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為農村地區防災減災的能力強化帶來一個交叉環境和充足的應用空間,保障農民群眾可以在一個科學的氣象指導之下,充分結合氣象的變化來調整和開展生產工作。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氣象服務,使得農民群眾對于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取得大幅度的提高,為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提供保障。
在近幾年來加快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之下,我國農村地區的氣象防災工作取得了飛速的發展,這為農民的增產和增收提供了很好的技術上的支持以及政策上的保證。但是如果從整體出發進行分析,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對于支撐未來農村經濟發展而言,氣象工作仍舊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例如有些信息數據的準確性不足,無法有效地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考慮到當前的社會背景以及未來的長遠發展,想要保證好農業生產工作的進行,必須不斷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并通過建設過程當中取得的成果,推進生態農村的建設,積極主動地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氣象工作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氣象預測的分析能力,讓農民真正地感受到氣象災害的危害性,進而可以通過氣象指導來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通過上述分析可以清晰地意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對于農業氣象工作的現實意義和為農業生產工作的有序進行所能提供的保證。
2 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氣象服務中的應用
2.1 及時了解天氣的變化
農民群眾想要保證好收入,必須時刻關注氣象變化,并根據這些變化做好防護工作,而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可以比較準確地對天氣的變化進行預測,能夠在一定情況下采取手段改變不利天氣對農業生產生活的影響。為了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對于氣象服務部門和農民而言,都必須掌握未來惡劣天氣的重要信息,并有針對性地做出防范措施,減少災害所帶來的危害。
2.2 在抗旱中的作用
在現在的技術背景之下,通過合理運用氣象服務,可以實現農業抗旱的目的,減小災害影響,尤其是近幾年來,環境變得日益惡劣,極端天氣情況也時有發生,這對于農業生產而言危害極大,對于氣象部門而言應當做好觀測工作,針對天氣的變化情況及時掌握并做出正確預測,這樣才能方便農民開展進一步的生產工作。尤其是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當中,往往需要充足的水源進行灌溉,這樣才能保證農作物的良好狀況,而倘若水分供應無法達到農作物的需求,就會使農作物出現枯死現象,這就大大降低了產量。因此,對于農民而言,應當在出現干旱天氣之前進行農作物的灌溉,預防長期干旱所帶來的損失,而一個良好的信息化技術背景支持的氣象服務可以起到減少干旱影響的目的。
2.3 農業災情預警
一個準確的氣象觀測,對于農業防災減災而言至關重要,通過對未來的天氣變化進行掌握,對極端的天氣做出警示,從而幫助農民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達到減災的目的,而利用信息技術使得氣象服務的質量有著很大的增強,通過進行科學的觀測,對比以往傳統的只是通過云彩和經驗觀測來判斷天氣,往往有一個更高的準確率,也能實時掌握極端天氣的變化,讓農民加以重視,為可能到來的自然災害做好防范措施。
3 氣象信息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現狀
3.1 氣象信息準確率低
氣象信息的準確率比較低,是當前我國氣象信息服務的一個重要問題,無法給農民群眾提供一個準確的預報信息,不利于農業的生產。尤其是當前氣象信息服務中的技術還比較落后,不能有效地將信息表達出來,在進行服務過程當中信息的及時性以及應對氣象災害的實效性不足,而這種時效性不足往往就不能及時地傳遞氣象信息,這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氣象信息的價值,也不利于群眾預防工作的開展,對于防災減災而言所帶來的作用也很小。尤其是近幾年來,極端天氣時有發生的情況之下,對于信息的準確性要求不斷提高,而想要把準確性提高,必須把氣象信息服務的針對性顯現出來,而當前情況下,我國的氣象信息服務針對性非常弱,內容也十分單一,沒有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這就不利于氣象服務水平的進步。
3.2 氣象信息服務人員工作水平低
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也就決定著氣象服務的水平,由于我國的信息化氣象服務發展較晚,并且存在有些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最終導致了許多先進的技術不能充分地應用到服務過程當中,相應的知識人才大多也不愿意到農村工作,當前在農村工作的許多氣象服務人員,不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對信息化氣象服務了解程度也不夠,這在工作過程當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最終不利于為群眾提供有效的信息。
4 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氣象服務中的應用策略
4.1 構建氣象信息綜合服務平臺
構建和諧發展、各有側重、互為促進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通過現代飛速發展的網絡技術以及各項氣象信息技術,搭建起專業綜合化的信息平臺,并實現信息的共享,最終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是進行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在當前發展起來的氣象服務平臺,能夠憑借各種網絡媒體如電視、網站、短信等的媒介,在不同的區域和層級進行覆蓋。另一方面針對各類自然災害進行一個有效預警也至關重要,而綜合服務平臺可以通過構建管理系統,針對氣象服務過程當中的各種問題進行處理方案的制定,從而保證處理過程更加高效。再者,根據收集的各種氣象數據,通過進行信息的整合構建互為補充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也至關重要[1]。
4.2 促進氣象服務基本業務水平提高
在氣象綜合服務平臺中能夠與農村直接產生關聯的便是最基本的天氣預報業務,通過逐漸延長天氣預測時間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服務水平,以往只能預測未來幾天的天氣,而通過信息服務可以預測未來半個月以內的天氣并且準確率較高。與此同時,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的氣象平臺,可以增強基本的業務水平,并通過各種媒介,例如網頁、電話等的方式給予一定的氣象咨詢,從而更加實時高效地呈現出天氣的實際情況,預測未來的災情,還可以科學地進行數據傳播和更好的服務質量,要將平臺與農村用戶進行融合,通過進行各項調研工作,在群眾中打好基礎,構建起科學的評價機制,通過固定的時間來收集用戶的意見,從而準確地了解百姓的需求[2]。
4.3 前瞻性地跟進通信運營商的服務技術
近幾年來剛剛興起的5G服務,也會為逐漸發展起來的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以及運營環境,通過改變終端環境提高手機寬帶的使用效率,來達到提高傳輸速率的目的,5G的利用可以很好地結合視頻、文字、音頻,對信息服務進行優化。WAP也將成為數據業務的主要方面,憑借其支持多媒體傳輸量更大的特征,便于高效地整合信息服務,農民群眾可以通過手機在移動終端上獲取諸多信息,以及了解天氣情況,從而進行防災減災工作,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氣象信息服務仍舊需要在許多方面加強,要將信息服務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腳步同步,這樣才能滿足信息服務的需要。
4.4 建立健全災情報告以及實時信息反饋機制
為了有效地對農村氣象服務站以及農民群眾展開互動,必須要構建起一套科學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并編寫好災情報告,這樣既能夠防止以往氣象系統中單一服務的情況,還可以適時地給人民群眾帶來氣象情況變化和各種信息。配合專業人員的分析,更好地進行判斷與傳播,在具體的實施過程當中可以構建起災情報告小組,并設置專門的災情情報熱線電話,從而可以以一種主動的方式對氣象情報以及災害報告進行掌握。通過接收和處理在線信息進行分類,將標準化的數據儲存到數據庫中,從而為防災系統帶來更多方面的支持,為了防止突發的大容量信息服務,必須要制定出一套可靠的系統,擁有大容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防止用戶需求異常增多的情況。
4.5 建立健全氣象信息服務體系
想要全面地提高氣象服務水平,必須要提高重視程度,通過建立健全服務體系,規范工作當中的要點,對氣象相關服務部門進行改革,提高其利用率,同時要加大管理的力度,通過不斷完善體系和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可以通過設立獎勵機制的方式,使工作人員擁有更高的積極性,還應當不斷開展各類氣象觀測和實驗活動,保證氣象信息的準確性,可以及時地傳達給農民群眾[3]。
5 結語
當前我國的信息技術在氣象服務中的利用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對于相應的防災工作也帶來了很大的貢獻,有效地降低了各項損失,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想要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在管理上不斷進步,這樣才能趕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作者簡介:王旭輝(1994— ),男,江西贛州人,助理工程師,學士;研究方向:氣象信息技術。
[參考文獻]
[1]傅榮.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氣象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9(7):247.
[2]林添水,王曉倫,鐘卓璇.探討現代信息技術在三農服務中的應用[J].農家科技,2019(6):208.
[3]黃少忠,張偉康.探討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村氣象服務中的應用[J].科學與信息化,2019(8):12.
(編輯?傅金睿)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r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Wang Xuhui
(Shangyou Meteorological Bureau,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and analyzes th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hop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ural meteorological service; application